“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现在,离高考的时间不到一个月,大家都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段时间的重要性……今年安徽省的报考人数大约有56万人,高校招生约24万人,竞争仍是很激烈的。同学们,你们肩负着家长的期盼,学校的重托,祖国的希望,时代的需求!”
这些话应该是休宁中学的高考动员大会或者誓师大会上的校长讲话,这也出现在《中国学校》的开头。这样的话语,假如你尚读中学,你肯定听过很多遍了。什么“竞争”“成功”“肩负”“希望”之类的词语被我们的校长们老师们翻来覆去的念叨,搞得你死我活好不热闹。有时候真的怀疑他们是不是理屈词穷了,只剩下互相抄袭了。话说回来,兴许只有中国学校才会把高考当作战场,把题海当作战术,把学生当作炮子,把分数当作阵地,不然,为什么总要“动员”要“誓师”呢?
当然,中国学校的能耐不止那些。《中国学校》里有堂小学的主题班会给我印象非常深刻。班会主题是“爱惜橡皮”,大致过程是首先由班干部从班里面选出谁的橡皮最脏,其次这位拥有最脏橡皮的小朋友就必须穿上破衣服,再其次这位小朋友还得和老师及全班同学一一做出“爱惜橡皮”的拉钩承诺,最后老师作班会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怎样珍惜物品”。也许是理解能力不同,这个片段并没有让我认识到珍惜的重要性,反而万分恶心这种打着道德教育旗号的变态教育。我无法想象那位近似被全班羞辱的小朋友内心会留下多大的阴影,同样的,我也无法想象在整个庞大的教育体系中,拥有他这样经历的学生又有多少。毕竟,中国教育的本质就是变态。
《中国学校》里的几次学生演讲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这似乎是个规律,从小学生到高中生,演讲内容差不多是从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比如在Liu Xiang同学的班级聚会上,一位女同学字正腔圆、政治正确的说道:“面对中考,心里难免会有一些压力。其实,我们应该很快乐的面对。明代的菜根潭曾经说过,乐中乐,非真乐,由苦中得来才是心体之真机。我们应该把这份苦转化为快乐。”多么好的作文段子啊!这位同学作文肯定很高分。
但是,这种很好的作文段子却又很刻板的语言似乎已经被带到四面八方,不可阻挡地在学生之中蔓延开来。老师不停的训练你把这样刻板的语言成为你的作文内容,因为阅卷老师不会仔细的看你作文,所以你无须写得有深刻,你只需要写好开头,套上事例,点明中心,结好尾,如果书写工整的话,恭喜你,你不会因为作文失分。可是,谁不想我手写我心,表达自己最为真挚的情感。在我同学的博客里,我时常能够见到很多情真意切的文字,失恋之苦,热恋之乐,全都那样明了而真实,他们又何尝不是一名优秀的散文作者呢?可惜,考试不承认这一切,这一切就相当于不存在。
于是,为了考试的成功,我们可以不惜一切。小学生没有了玩耍的时间,中学生没有了心怀天下的空当。课桌上的书一本叠着一本,青春的脸庞一天比一天憔悴。老师们更热衷于你的考试成绩,学校更热衷于互相攀比重点率本科率,作为个体存在的你,在这场你付出巨大牺牲的博弈中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正如高考之后,社会更关心的是高考作文题目和高考状元,聚光灯不会对准那些普通学生的悲欢。
这些都是谁的错?是什么在让我们的下一代需要起早贪黑从不停歇的忙碌?是什么使得我们教育的目的变得那样明确,只是为了考试?又是什么让升学率成为了悬在老师、校长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我们可以说这是当前教育制度惹得祸,是体制的问题,但同时,不能忽视整个社会刺眼的现实。什么样的政治决定了什么样的教育制度,我们的教育制度仅仅只是为了培养极少数官僚阶级与尖端理工科人才,绝大部分人都是在陪读,接受着被摧残的命运。虽然,老师们年复一年的劝谕总是,读书是为了你自己,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去干什么?父母们也告诉你,他们并不希望你重复着他们过去的伤痛和昨日的噩梦,你是他们的希望。同时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农村孩子要成为城里人的快捷之路只有读书这一条。这就是现实。可以说,在这样一个信仰缺失、物欲横流的年代,教育的问题又何尝不是这个年代的错。
我无意去指责这套教育制度,因为在目前阶段,除去地域差异,高考是比较公平的选拔人才制度,同样,也因为我的指责是不起任何作用的,虽然中国是个很神奇的地方,但高考不可能明天就出现大变革。我还是需要小心翼翼地答题,在政治答卷中写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做到踩中给分点,让阅卷老师赏心悦目。只有这样,我才能做到片子里那位He老师的口号“我能成功”“我要成功”。
《中国学校》的最后是春节期间,片子跟拍的几位主人公都在说着自己的祝福与心愿。休宁的天空被绚烂的烟花所照亮,仿若高考后的光明大道,但是,却没有谁会告诉你,那些光明和灿烂正是因为天空的黑暗。

中国学校Chinese School(2008)

主演:未知

导演: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