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我看的163分钟版本的。奥斯卡的亲生父亲是那个舅舅,是个波兰人,蓝眼睛,在邮局工作。名义父亲是开杂货店的,强壮而温柔的店主,当然还有个卖锡鼓的犹太人也开个杂货店。。
1,故事发生地人群的氛围。在故事的发生地,那个年代是波兰和德国交界处(是吧?),描述主要从希特勒掌权掌权后开始?因为当我看到第一次房屋烧着的时候,我就想到了国会纵火案。。。杂货店老板也是个纳粹党员,应该是随该地区事态发展而成为党员的,属于随波逐流的那种。在他那需要激情的老婆问他,为毛咱们不能听元首的演讲?后来,名义爹就买了个收音机,众所周知,希特勒的演讲q极具煽动性,富有激情,渲染力十足——尽管我没听过,没看过。。。
而且整部来看,奥斯卡母对奥斯卡舅舅的随时随地乱摸还蛮喜欢的。。
2,这两国交界处纳粹党员似乎还不少,这也许就能部分的解释了德国为何能闪击波兰了,民意所向啊,都指望着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呢。这地区的男人们似乎总是看重革命,对女人们的事情也就看得不大重要了,比如奥斯卡名义爹在客厅和女仆嘿咻时被奥斯卡打扰后,恼羞成怒,怪罪女仆,说你们这些女人都一个样, 都是要完还想要欲求不满。二女仆则说,那你回到你那些同志身边去吧,名义爹接到:我需要个改变,这是一定的。
2,奥斯卡名义爹对奥斯卡亲生爹和他老婆的偷情应当是心知肚明的。当亲生母亲一直吃鱼,被奥斯卡外祖母知道后赶来看,看出这是怀上孩子了,名义爹也知道了。母亲到了厕所呕吐的时候,名义爹在厕所门口说,老婆你为毛不要这个孩子。。。。。是谁的不要紧。。。
3,奥斯卡究竟成熟没?成熟了。在他妈妈和一名女性在他跟前读拉斯普廷某本书的性片段描写时候,奥斯卡有自白,说他已经在看歌德的《亲和力》。
哥的这本书的内容简介: 一对情侣历尽波折,到了中年方成眷属,在乡间过着宁静而幸福的生活。谁知由于丈夫的朋友以及妻子年轻、美丽的养女的到来,四个人之间便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重新组合,并由此生出了激情、痛苦,以及短暂的幸福和长久的不幸,这难道真是小说中所谓的亲和力使然?
匠心独运的细节安排,逻辑谨严的推理思辨,浪漫主义的神秘色彩和象征手法,三者成功地融合在一起,使小说成为了一部既“好看”又具思想深度的杰作。
可想而知,奥斯卡是看懂这本书了,毕竟在这不久之后他就知道他舅舅和他妈的事了,对照一下,拉斯普廷的书提供性爱的描写 ,歌德提供人关系的经验,在对人的成长来说,是相辅相成地。
还有,奥斯卡同马戏团的的那名沉稳老练的男侏儒的交谈也可以看出来,奥斯卡的举止得体,还说了些有哲理的话,当然没那个老侏儒来的深刻。
4,犹太人是那么的投机。普通人的反犹太行为。
5,全片最大笑点。是在奥斯卡躲在区训导主任演讲台子下敲鼓,刚开始,似乎是他想要跟上别人的节奏,结果演奏过程中,他带节奏,带成跳舞用的曲子节奏了。。。
6,女仆的那个孩子是奥斯卡的。奥斯卡和女仆是真真嘿咻过,这版本的第一次那晚奥斯卡好像16岁以上了吧,这年龄射正常的精子没问题。且女仆和名义爹在沙发上嘿咻被发现后的争吵中,女仆说名义爹从来不采取预防措施,奥斯卡母亲时候也是这样,就解释了为啥奥斯卡十几岁的时候,他母亲才再次怀孕——名义爹有问题,全靠奥斯卡舅舅时不时来帮忙。
7, 被奥斯卡撞见时候名义爹和女仆的对话逻辑感觉不好理解, 这也是普通人一情绪不正常时候就会不理智的一贯表现,逻辑错用,所以大伙看的感觉对话很乱。

铁皮鼓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