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10-09

门徒:以主之名震慑诸位

以主之名震慑诸位

文 调反唱唱

一个当代俄罗斯少年对《圣经》痴迷,他把宗教狂热带入了校园。这不免让人想起[苦路十四站]中为弟弟献祭的德国少女玛利亚,这两人看起来得了同样的病,都视《圣经》为唯一指令。但两人的症状却不同,玛利亚是用这些严酷的教条来约束自己,顶多算个愚圣。但韦尼亚明却用来约束他人,与其说他是上帝的门徒,不如说是一个善于利用权威思想控制他人的“学生”。

所以说[门徒]并不是反基督电影,没有必要仔细研究那些对于《圣经》的引用,因为宗教在片中只是作为不合时宜的意识形态的代名词,并不代表它自身。曾控制战斗民族数个世纪的宗教意识形态已经逐渐失去了信徒,它与当代俄罗斯的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形成了愚昧而可笑的错位。韦尼亚明的母亲、学校领导、周围同学起初都嘲笑他的神经质。但可惜的是,“清醒”只存在了25分钟,在此之后,大家都被那些引用自《圣经》的古老戒律震慑住了。他的单身母亲开始求助于神父,学校的领导开会讨论在游泳课上穿比基尼真的是“淫邪”的吗?因为害怕受“末日的审判”,学校采纳了韦尼亚明的观点——游泳课上女生只能穿连体泳衣,韦尼亚明和他的《圣经》取得了第一次胜利。

[苦路十四站]中玛丽亚的狂热来自于她那奉行原教旨主义的家庭,韦尼亚明变得疯狂的成因却没有解释,不过这缺失的前史并不是重点。当这个男孩在黑板上为自己画上一道圣光,他象征性的给格里沙洒圣水以及接受门徒时,这一系列行为足以说明,因为与上帝站在一起,因为深信这个古老却依旧可以拿出来“吓唬人”的意识形态,韦尼亚明非常享受那种与众不同的感觉。

为了当上“救世主”,韦尼亚明选了一个渴望被“拯救”的残疾男孩格里沙作为自己的追随者。这个可怜的男孩比常人更轻易“攻陷”,因为他是个弱者,经常被班里人欺负,无人可交心,一旦韦尼亚明与他接近,他便发了疯的对韦尼亚明的话深信不疑,他以为韦尼亚明口中的上帝可以让他的腿恢复正常。片中有这么一段,老师伊琳娜里沃夫娜在路上偶遇坐摩托车不戴头盔的格里沙,她提醒格里沙一定要注意安全戴头盔。 “头盔”在片中有着双重意味,一方面格里沙最后的结局是被韦尼亚明砸中脑袋而死,另外“不戴头盔”也暗示格里沙对他人的蛊惑没有防卫意识,很容易被洗脑。

但韦尼亚明在高举《圣经》愚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时,出现了一个绊脚石。生物课老师伊琳娜里沃夫娜代表的是另一种意识形态——科学。她在课上用胡萝卜模拟男性生殖器教学生使用避孕套,这激怒了暴躁的韦尼亚明,在课堂上他脱光了所有衣服反对避孕。在上达尔文进化论一课时,韦尼亚明再次大闹课堂,伊琳娜里沃夫娜直接用科学怼上帝创世说。这一次,韦尼亚明无话可说,他开始正视眼前这个敌人。伊琳娜里沃夫娜与韦尼亚明的矛盾一步步升级,为了彻底摧毁韦尼亚明的那一套诡辩,伊琳娜里沃夫娜开始日夜研究《圣经》。在后几次的对抗中,她不再用韦尼亚明蔑视的科学怼他,而是同样引用《圣经》的话来对抗韦尼亚明。为何同一套体系,可以供两个人使用来对抗彼此,这也正说明了罪不在宗教本身。

但最终伊琳娜里沃夫娜输了,究其原因不是韦尼亚明与他的《圣经》太过于强大,而在于那些不分青红皂白的“群盲”。当韦尼亚明自己做了一个十字架钉在教室的墙上时,教师们居然对着钉歪的十字架画着十字。正是这群人,他们默默的站在韦尼亚明身边,选择相信他的胡言乱语,彻底打败了唯一一个清醒者。

在发狂少年的背后,无意识的盲动更为瘆人。这里的宗教可以换做任何一种意识形态,可以是[意志的胜利]中的法西斯,也可以是[爱的曝光]里的邪教。当人们因害怕无知与无助而不得不寻求一种精神寄托时,它为人类承诺伟大光明的未来,而当它变得暴戾、无理性甚至残酷时,人们只会毫不费力的盲从。

本文刊于《看电影周刊》,转载请务必说明

门徒Ученик(2016)

又名:殉道者 / 为神着魔的男孩(台) / (M)uchenik / The Student

上映日期:2016-04-21(圣丹斯电影节) / 2016-05-13(戛纳电影节) / 2016-10-13(俄罗斯)片长:118分钟

主演:维克多利亚·伊萨科娃 彼得·斯科沃尔佐夫 亚历山德拉·雷文科 尤利娅·奥格 亚历山大·戈尔奇林 安东·瓦西利耶夫 斯韦特兰娜·布拉加尔尼克 伊琳娜·鲁德尼茨卡娅 尼古拉·罗辛 

导演: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 / 编剧: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 Kirill Serebrennikov/马里乌斯·冯·梅焰堡 Marius von Mayenbu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