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的日子》。
忘了当初为什么会想看看这部影片,那时,我即将走出大学那个象牙塔。如今,我已在社会这个大染缸中混迹一年多了,尝遍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并且此刻正身处困境之中。可我仍然说不清楚,看完这部影片我收获了什么。至少,我是一口气看完它的。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我已经很久没有一口气看完一部影片的耐心了。
老实说,我喜欢它。都说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是一个改编自真实生活的故事,所以它特别充实、真实,没有任何矫揉造作。故事的语言幽默,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它是一个关于生死选择的故事,在病魔之下,在痛苦之中,仍然能自如的幽默,这样坚强不是人人都有幸拥有的。

安乐死

回到电影的主题——安乐死,这一直是一个人们乐于探讨的话题。于我,没有结论。因为从当事人的角度讲,我支持他们有选择生死的权利,毕竟我一直是个把“寿终正寝”“无疾而终”当作人生最大愿望之人。从亲人的角度讲,那将会带来莫大的痛苦,毕竟我也一直认为人生最可怜之人是“孤儿”。这些正好都源于并构成了生活的矛盾与残忍。
在病魔之下,爱德华说,“这不是她是死是活的问题,是她在两种死法之间做选择,是好死还是赖死”。好死还是赖死?这让我想起了曾经我对于“好死还是赖活着”的思考。
当时的我对生活充满天真的想象与幻想,所以,我支持了那句老话“好死不如赖活着”。经过了生活的洗礼之后,我开始对“生”产生质疑。如果生是为了遭受源源不断的打击,那为何要生?就为了活着遭罪吗?可我们人不都是“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吗?这样的反驳与质疑当然没错。可这个角度太单一也太单薄了,也忽视了生活的多元可能性。遭受痛苦并不仅仅是遭受而已,遭受完之后还有获得。获得对生活与生命的认识,获得心灵的充实,获得智慧的成长,获得个体的成熟……
在获得之外,生活并不是就此结束。相反,生活仍在继续,而这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继续。也许这个继续仍旧充满苦难,可活着就是为了见识所有你想得到的、想不到的事情。苦难,到底有多苦,还能有多苦,还会有多苦?都放马过来吧!看看是你比较精彩,还是我的灵魂比较坚强!我就是要活着看看到底还能苦到什么程度!
那也就不枉我来人世间走一遭了。

爱情

爱情。
爱情是个什么东西?我思考过,琢磨过,向往过,也痛恨过……可是,我没有答案。
爱情,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这部电影充满了爱,当然也有爱情,包括异性恋与同性恋。影片甫一开始即是一场幸福的婚礼。可这样的场景之下,安娜却伤心的对友人说“My wonderful husband reduced to this.”这是深深爱过之后的痛苦——生活怎能如此残酷?——在“我”为退休生活排满规划之后降临下如此大的灾难!(而我也只能再一次无奈的说,这就是生活。)
无论如何,安娜是幸福的。因为她有一个wonderful husband,还有三个美妙的孩子。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话,“当我40岁的时候,有一点积蓄,已婚,丈夫体贴,孩子懂事,那我就是幸福的。”看哪,多么朴实的要求,可又多么难以达成。
我也不禁杞人忧天的担心起了独生儿的生活。当安娜对生死作出选择时,她的三个孩子可以相互依靠、相互扶持,我们国家的独生儿该怎么办呢?在沉重的决定面前,谁会是他/她的依靠?
在安娜到达苏黎世之后,她的儿子爱德华说,“我要和斯蒂芬结婚。”安娜说,“Yes, do marry.”,把我手上的戒指给他——这是多么深沉而真挚的祝福!——两个儿子,多么有趣。当你找到你的所爱时,那就结婚吧,迟疑什么呢?
找到那个愿意携手过一辈子的人,do marry,然后一辈子不离不弃的往下走。这一辈子将会比想象中的漫长,也会比想象中的短暂;这一路上会有荆棘,也会有诱惑。可不是许诺过要相依相伴一辈子的吗?你怎么舍得岁月刻划在他/她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里少了你的陪伴与记忆?你又怎么舍得因为一些虚幻的诱惑,抛下你曾想深深疼惜的他/她?
爱情来得没有道理,走得没有理由。而我始终相信,能相伴一辈子的两人之间,不仅有爱情,更要有爱。
生活多复杂。向生,还是向死?

在瑞士的日子A Short Stay in Switzerland(2009)

上映日期:2009-01-25

主演:朱丽·沃特斯 斯蒂芬·坎贝尔·莫尔 

导演:西蒙·柯蒂斯 / 编剧:Frank McGuin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