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没看ntlive了,这部戏带给我熟悉而久违的快乐。看预告的时候没有太高期待,以为是普通的“我们有钱但我们不快乐”的故事,但实际上有很多我感兴趣的政治表达。很多人名不认识,但是并不影响对整体观点的理解。
丈夫的角色在我看来是更符合时代背景的:对妻儿有爱、有一定程度上的包容,但根深蒂固的思想依然是恐同厌女、不懂得自省特权。妻子的台词更像是编剧站在当今进步派的立场上去编写的人,伶牙俐齿到不似属于那个时代的家庭主妇。来剧院的观众大多会更认同妻子立场,编剧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妻子的台词多是不需多解释的whitty one-liner,但丈夫有更多机会去系统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样剧本才不至于失衡。丈夫说你们这些看书看戏的人才是最虚伪最不能包容的,也有点指着观众鼻子骂的意思。
夫妻二人的矛盾是多重的,从政见不同、阶级出身到性别对立。丈夫说人们不需要探索自我和情感疗愈,而应该从切实的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与其大家坐在沙发上大谈童年阴影,不如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这个观点不仅仅是保守党和工党的政见之分,其实也反映了男女对自身价值认知的不同。女的认为活出自己=实现自我价值,男的认为事业有成才是:做什么不重要,只要做得好就行。我一瞬间想到我在约会app上刷到过的那些男的,在愿望那一栏齐刷刷写“财务自由”、“实现一个小目标”,不知道有多少人最后能如愿以偿。
丈夫周三夜晚去向的反转,在我看来是有些流俗的情节设定,一早预料到了。妻子对于儿子死因的反转则更有意义一些,理论上她知道应该接纳儿子,但心理上又本能地排斥儿子的异类形象。再进步的左派也无法免俗于status quo价值观的影响,如何在进步理论和人的排异本能中自洽自处,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最后回归家庭的温情结局略显无力,还是在号召大家求同存异吧,毕竟这些事情从1988年吵到现在,也没争出个什么头绪。有些东西倒是微妙地变了:那时候的保守党站在煤矿工人的对立面,说要淘汰旧产业;现在又反过来,保守党开始排斥环保议程、去拉煤矿工人的选票了。
「It's easy to mistake an expensive education for a real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ety.」
「It didn't work for them. It worked for HIM.. I know it's a nuanced difference.」
「One is not born with the sense of entitlement. It has to be instilled in them. The next ruling class growing into shape before your very e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