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8-01-03

消逝的星星:罗马,包头

像大部分意大利电影中的男主角,《消逝的星星》里的文森特也是标准的罗马人面庞,高耸的鼻梁,眉骨突出眼睛明亮,侧脸清朗,嘴唇很薄,有我喜欢的微微上翘的下巴。深色卷曲的短发里夹杂着白色,法令纹很深,身躯挺拔。像一棵树。
这是一部……讲很多东西的电影。诸如中国,五星红旗上那几颗星星的含义;诸如天真简单破产了的意大利修理工;诸如一个未婚生子,背叛了父母、国家的信任,没有工作没有毕业的翻译;诸如那个仿佛永远都找不到的钢铁厂和那一条条艰难的路;诸如那些孩子,诸如……
这部电影超乎了我的预期太多。在我看来,一般打着诸如“中欧合拍”之类旗号的无非就是面向西方市场的宣传电影;在国外不会有真正的发行,在国内也只是官方叫嚣的厉害罢了。但是《消逝的星星》,好像真的不是这个样子。
在很大程度上,我认为视角的出发点是那个中国女孩,她的整个人物故事更清晰,主观叙述也很多;但实质的思维方式,以及表达的内容,关注点,很明显可以看出是非中国的。是我们在大多数中国电影中难以看到的,无论是主流还是所谓的地下电影,中国总是会被呈现出一种极致和特殊的状态,而采用的形式都是刻意放大。喜剧似的放大或者悲剧似的放大。
而在真相面前,其实都是悲剧。
但是,《消逝的星星》,起码在我看来,没有。真的没有。一个意大利钢铁修理工,就是一个最普通简单的意大利人,退休,离婚、破产,只是怀揣着热情和责任感,或者就是一种类似于唐吉诃德式的英雄主义,来到中国。从上海,到武汉,到重庆,再到包头。就是为了找到那个从意大利买了钢炉的钢铁厂。因为中国贸易公司的不负责任,文森特再三强调需要等到修理好后才能使用的钢炉被运抵了中国,而当时同意文森特进行维修的公司老总被“清洗”了,没有翻译正确“电镀”单词的女翻译被炒了鱿鱼。
而到了中国,他只能依靠着这个女翻译,两人一同上路。
“中国到底有多少人?”“中国到底有多少钢铁厂?”中国实在让这个马可•波罗的后裔无法相信。一路上,受挫,受挫,不断地受挫,不理解,不情愿,想退缩,想放弃,这个意大利老男人故意把自己放在瓢泼大雨里,像个孩子般背过头去:“文森特•布纳沃伦塔是意大利人,文森特•布纳沃伦塔要回到意大利……”;是的,在中国,在这个同车的年轻人问“意大利人是什么人,是不是伊拉克人?”的国家,文森特不断面临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
意大利的政治腐败和社会混乱在欧洲是占据了领先位置,于世界也是知名的。因此,当文森特听说了“中国有很多孩子都不存在,因为如果一个家庭生育了第二个孩子,就要藏起来”,他说,“这里状况也不好。”一个“也”字,有多少叹息。
文森特说,他的愿望也只是“少一些贪官、奸商、无赖,人和人之间多一些尊重”;而毕竟,他们都无法想象,“没有中国人的中国”和“没有意大利人的意大利”会是什么样。
可我却总是想起他形容那个孩子,“他连笑容里都带着愤怒。”
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撞了一下。

看到片末,我也没太明白《消逝的星星》这个片名的意思,真的有什么消逝了么?其实不如改名叫“罗马,包头”,归类的话,算作一个意大利人在中国的公路电影。

影片最后的对话是:“找到那个工厂,是不是很难?”“——不不不,我很幸运。”
文森特,他是这样一个人:想起自己的生活,会一个人坐在船头哭;而一旦就算是陌生人在冲他微笑,便就觉得暖和了。

消逝的星星La Stella che non c'è(2006)

又名:失落的星星 / The Missing Star / 消失的星星 / Il manque une étoile / L'étoile imaginaire

上映日期:2006-09-08(意大利)片长:103分钟

主演:赛尔乔·卡斯特利托 周婷 Angelo Costabile 

导演:吉安尼·阿梅利奥 / 编剧:吉安尼·阿梅利奥 Gianni Amelio/翁贝托·康塔罗 Umberto Contarell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