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对上一季的信任,我来了,我看了,我哭了。

第一季评论在此: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9981146/

第一季只是让我感动流泪,第二季居然可以让我失声痛哭。我的痛点在哪里?

爱的教育

孟非有一个总结说的好:每个家庭能给孩子的东西是不同的,有的能提供优越的生活,有的能提供知识和指导,如果做不到这些,还能给孩子温暖的陪伴——而这可能是最重要的。

在我看过的社会学研究中,就有追踪被不同阶层的家庭收养的孪生孤儿的案例。其中有一个三胞胎兄弟分别被律师家庭、中产白领家庭和底层蓝领家庭收养。如果只看家庭条件,我想很多人都会觉得底层家庭收养的孩子应该是过得最不好的那个,可他的养父在艰辛的生活中却尽力给了他爱和陪伴,所以这个孩子反倒是三兄弟中性格最开朗阳光的那个,而中产家庭收养的孩子在事业受挫后自杀了(他的养父因此内疚,因为他一直对孩子比较严苛)。物质条件和知识储备对孩子的未来走向成功很重要,而爱才能使他们成为完整的人。

出场的嘉宾,无论他们的求学、工作背景如何,从他们的言谈举止,很容易看出他们的原生家庭是低气压的,还是充满爱的。一个人接受爱、付出爱、创建亲密关系的能力,我称之为爱商,它绝对有家学渊源。

我在哪痛哭了呢?

在看到第四期出场的女嘉宾是重组家庭,她的继父为了她们母女放弃要自己的孩子,就把她当做唯一的女儿。然后王富贵家也说明了类似的情况。

如果大家看过第一季,也许记得单身妈妈杨曼笛姐姐,对她的遭遇记忆犹新。这两个家庭的妈妈相当于是二十年的小姐姐,她们只怕更不容易。我听说过因为女方不生孩子,或者生不出儿子而分手的。两位爸爸却用行动证明:传递基因的生物本能,传宗接代的世俗压力,都是可以克服的——原来还有这种爱情,而且并非绝无仅有。

我父亲的家庭有重男轻女的传统,我爸的兄弟们,凡是头胎生女儿的,都在计划生育的年代再要了儿子,只有我妈坚持不肯再生——若再生又是女儿,没遂他们的心;若生了儿子,怕我以后受苦。当爸爸跟妈妈说兄弟们之中就他没有儿子,当他抢着去抱小男孩的时候,我还能怎么样,只能保持微笑。我从小就有这样的观念:我要努力证明自己的价值,我要足够优秀才能得到爱(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以男性作为假想敌,在考试、比赛中赢过男生拿第一就觉得痛快)。美貌、才学、事业,我都要有,我要成为女神,成为人中龙凤,才能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这样的心态固然能催人发奋,但是无形中也给自己的情感筑起了藩篱。

由于我自己和一些朋友所见证的婚姻大多不过尔尔,甚至有恶性事件(家暴、出轨),导致我对婚姻一直没有一个正面的憧憬:结婚是为了什么呢?爱情又有那么好吗?很多人在我看来就是搭伙过日子,养育后代,能不彼此折磨就不错了。我对艺术作品中轰轰烈烈的爱情、美满的婚姻总是持观望态度,觉得一地鸡毛才是现实。(偏偏最美的艺术大都献给了宗教和爱情,也许爱情也是一种宗教吧。)

当我看到这两个重组家庭,不但幸福,而且不像是高不可攀的大人物,更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时,泪如泉涌。谁说一定要成为女神,站在金字塔尖才能找到幸福?难道成了女神就一定能幸福吗?

有些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人士在外一呼百应,家庭生活却一塌糊涂,连个贴心人都没有。他们的智商、情商可能还高于一般人,否则根本无法取得事业上的成就,这样的境遇可能就是爱商缺乏导致的吧。有的人可能觉得爱商也该归于情商,我更喜欢分开来看。比如说薛宝钗,为人处世滴水不漏,贾府上上下下几百口人没有不喜欢她的(连情敌黛玉也与她惺惺相惜),对标到今天就是一个成功的企业管理者,这情商水平都可以开课了。可我觉得她不懂爱情,她的婚姻也是一场悲剧(时代局限性,不能苛求)。

黄梅戏《孟丽君》中有一段唱词我过耳不忘:“为何不敢被人爱为何不敢爱别人?” 无论你的原生家庭如何,无论你现在的爱商几何,愿你都能敞开心扉,也学着好好去爱。

不一样的烟火

第一期抱着霹雳布袋戏人偶出来的女生让我印象深刻。“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一句放她身上何其贴切。她不在乎旁人的眼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可以牵手有个12岁女儿的大叔,只因为欣赏对方表达的所有观点。我爱有趣的灵魂,但我不能毫不在意皮囊,无法接受可以和自己父亲称兄道弟的人。(在对嘉宾们的观察中,你也可以逐步摸索出自己的接受范围。)

第二期的丁克姐姐,42岁简直比许多女生32岁的状态还好。她有自己的事业和生活——我始终相信只有一个人都能过得好,才有本事和另一个人过得更好。假如我也没有在最美的年华找到对的人,希望到了42岁那年,也如此自信、美丽和优雅。

第四期的搬运工小姐姐让我以后不敢自称女汉子。她自己也说在香港粮油行业的搬运工没看到第二个女生,而她已经干了十年了。有人是无法理解她对运输的热爱的吧,就像有人无法理解对艺术的追求。我们许多人从小受到的教导是要成功,要追求地位和财富,我从不知道原来做搬运工也可以这么心无旁骛、乐在其中。

两代人的和解

父母对孩子可能有亏欠。

第五期的2号男嘉宾说自己的单身妈妈太强势,兄妹几个长大了都和妈妈疏远,他想找个不强势的女生。孟非在询问了他的家庭情况后说:以后你就知道,一个女人要带大三个孩子有多么不容易。第六期的台湾爸爸也坦白自己在女儿小时候酗酒,疏于照料而让女儿得了重病,以后再也不喝酒了。

不是每个人的父母都是教育家,他们养育你的过程中可能有很多不科学、不理想的做法(我这种“别人家的孩子”在自己家还不是要挨打)——我想大多数时候(没有极端错误的情况下),想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就都能原谅了。

孩子可能对父母也有愧疚。

有男嘉宾在现场坦白自己以前瞒着父母闪婚闪离。还有男嘉宾懊悔小时候破坏了母亲重组家庭的可能,在现场积极为母亲牵线,他说:自己能不能牵手倒不是很重要,要是妈妈能幸福就好了(这家的表弟适合当主持人,就没有接不上的话)。

每当看到这类场景,我觉得这个节目的意义已经不局限于相亲了,它甚至带上了调解两代人心结的功能。且不说本身为了上这个节目,也会促使家长和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要不然有多少家长现在说得出自家孩子喜欢什么样的呢。

(有意思的是,无论嘉宾的亲子关系如何,到了灭灯环节,凡有犹豫不决的都会回头看,听爸妈的话——“不好意思,我爸妈说了。”)

你很好,我也不差

但凡出现一个条件优越的嘉宾(比如说一方有惊人的美貌、财富等资源),往往掀起抢人大战。现场表现可以分为有两类。

一种可以说求生欲非常强烈了。

女嘉宾美若天仙的话:不会做饭/做家务/带孩子?没关系,我家儿子/爸妈会/全包。事业不强?没事,你负责貌美如花,我儿子赚钱养家,婚房etc.包在我们身上……

男嘉宾事业有成的话:不做家务?我女儿贤惠/丈母娘包了。要以他的事业为重?我女儿可以辞职回家做贤妻良母。大男子主义,出现争执要听他的?你们吵架肯定是我女儿的错,我会教育……

如果双方的三观真如此般配(甚至连扭曲的地方都像拼图一样贴合),恭喜他们找到彼此。

另一种人会坚持自我,追求独立和平等。

第七期的2号男嘉宾,家世背景是一般人没得挑的,但是看他短片和父亲观点的时候,几乎所有女嘉宾都对他要以他的事业为重,不要管他等观点表示担忧,2号女嘉宾甚至因此直接灭灯。女嘉宾们在后台直白表现出“他这点我不喜欢”,“这样的家庭我可能hold不住”,而不是激动地盘算“怎么样才能嫁到他家”。好玩的是,4号女嘉宾也叫她爸爸灭灯,他爸放下电话却说了一大通理解男方的话,男方好感度+++到满格,明知4号要灭灯还愣是让她出来了。轮到4号表白的时候,她没有表白,而是要问几个问题:1. 你没有灭灯,是喜欢我爸还是喜欢我呀?(差点送命题lol)2. 你说你要掌管家庭经济大权,我也想有话语权,可以吗?3. 我脾气小暴躁,不喜欢有人在我不开心的时候打扰我,你会怎么办?(教科书般的答案:那在你不开心的时候,我就不去烦你,可以各干各的事情。)在男嘉宾交出满意答卷之后,她的眼里才开始冒小星星^_-(撒花祝福两位~这个案例告诉我:有时候父母可能需要再坚持一下。)

我不认为那种需要一方刻意迎合另一方,甚至是委曲求全的关系能得到幸福,希望你们爱的都是对方真实的样子。

追求独立与平等,不但体现于拒绝在婚姻中做别人的附庸,也体现在拒绝让他人做自己的附庸。

当唱老旦的京剧演员姐姐在短片中提到自己可以为了家庭放弃事业的时候,在场男嘉宾的普遍反应不是“太好了,有人给我稳定后方”,而是提出疑问:她应该是热爱也擅长这个职业,为什么要放弃呢?他们也希望另一半有自己的追求。

除了颜值和人品方面,现场被提出频率最高的一个择偶标准可能就是“独立不黏人”。我们需要理解,需要陪伴,也需要孤独。

看不懂

第八期的外国妹子一上来,后台除了从澳大利亚回来找中国妹子的男嘉宾,全都抢着表白?!完全不问姑娘的学历、事业、爱好……(后面来的那位斜杠青年小姐姐才真让我眼前一亮,不愧是能让男嘉宾现场写情书的。)

这两轮的女嘉宾考点也很有意思,外国小姐姐要掰面包(当地婚礼习俗,谁手上的面包块头大,婚后听谁的)。斜杠小姐姐则做了个情境假设题:假如我跟一个富有的外国王子在沙漠里探险,缺水了,向你买水,你会有什么反应?这个问题我摸不着头脑,性格测试?请见多识广的朋友告知下。

澳大利亚男嘉宾的现场情书还不错(这个我当然看得懂啦^_-就是给他们秀一下)

第8期的3号女嘉宾是一位将爱好变成工作的自由潜教练。男嘉宾的阻力点:1. 自己怕水;2. 如果她穿性感泳装去教男学员自己不放心;3. 职业有危险,是否可以转行。女嘉宾和孟爷都给出了我认可的回答——都什么年代了,你们还是抢着看脸爆灯,然后对女人的事业说三道四?(没关系,最后人家还不是和现场最开明的男嘉宾牵手了。)

第10期再次出现男嘉宾因为女嘉宾家庭条件和本人太优秀(父母是自己开律所的知名律师)纷纷灭灯。当然女嘉宾父母在现场确实一个心动家庭也没有……女嘉宾父亲说都不选之后,连表白的男嘉宾们也全退出了,可全场公认这个女生真得很好——场外的男士们别错过啊。

孟非金句(躺枪了吗?)

“所谓的慢热,其实有一种理解是,没有碰到那个让你特别喜欢的人。也许等那个你爱得不行的人出现的时候,你就没有过去那么内向了。”

(想想一些迷妹们,哪怕平时anti-social,和人说不上几句话,看到爱豆居然能高呼“老公”追着跑,就是这个理哈~)

“有了喜欢,其他的条件才有意义。”

“一些女生说我想找一个老公,就像我爸爸那样的老公;有的男生说我要找一个女朋友,就像我妈妈那样的——我认为这些想法本身非常有问题。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情感关系当中,只有血缘关系是无条件的。我爱我的女儿,不是因为她优秀我才爱她,是血缘决定的。但是我从来不会奢望,有一个男人会像我那样喜欢我的女儿。我认为我的女儿,必须是她有可爱之处,才会让一个男人去爱她,而不是说可以无条件的。在婚姻、恋爱关系当中,爱是一种平等关系。宠爱不是平等关系;宠爱是一种单向付出的关系。很多女人觉得:我获得了宠爱,我幸福,我骄傲,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但是我更希望每一个年轻的女人知道:在情感关系当中,我首先是个独立平等的人。我不仅要获得爱,我也要具备付出爱的能力。在这种关系当中,才能让一个女人在失去了婚姻的时候,一样有尊严地生活的很好。”

(孟爷是支持男女平等的没跑了!)


结语

虽然本季植入硬广很多,作秀的也不少,还是感谢这个节目让我看到了生活和幸福的更多可能性。打四星是在2倍速跳过广告看的情况下,我对于综艺类节目的评价。

至于下一季我会不会看,严重依赖于嘉宾质量。(或许过几年我自己去当嘉宾?^_-)目前无论是嘉宾背景,还是现场互动,我都已看出一些套路感(比如说嘉宾扎堆自媒体/美容/健身/金融/创业等领域,问答环节基本可以不出高频题库)。看节目的收获应当也有“边际效用递减”:初期是增长了见识,一段时间之后就到了平台期——看再多别人的故事,听再多孟爷的道理,都不足以让你好好谈一场恋爱或者经营一场婚姻。爱是一种需要学习和提高的能力,而实战才是检验爱商的唯一标准。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新相亲大会 第一季(2019)

主演:孟非 

导演:张红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