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01-25

死期将至:死期将至

孤独老人这个话题,我还以为中国最有发言权呢!各种空巢老人并没有像发达国家如日本地妥善对待,加上老龄化严重,对长着正处于转型期。而中国又是个传统思想严重,社交放不开的民族。而说到这个话题,眉山寺的采访能记起的不多了,一张宣传单还在学校的抽屉里,还我预期不一样的是,眉山寺推行临终关怀。出家人读佛教要写论文的,左联右想,觉得中国的老人问题,交给宗教,很可能是一条出路。慢慢从各种可怕的礼节,变得简单而有意义又有象征性,像电影中老人紧缠的十字架项链。 我对老人关怀这个话题,好像也没什么自己的见解,我想老人高兴就可以了,活跃于社交总比这样偷窥行乐天天等子女好。电影的故事我觉得是恰到好处的。原本这种就不卖复杂的剧情,简单才见真感情,虽然这种在我这个阶段总是敬而远之,大抵操纵不好就成了无病呻吟。一个伏笔是整个剧情最花巧最回归“无巧不成书”的部分——老人想要别人给她一杯茶。后面小孩给她送茶,这大抵是最动人的一刻了。整个故事好像有意不渲染感情,什么都回归到本真去谈。生活就是细水长流的,没有那么多转个角剧情就大转弯。所以,好像很多不寻常事件并没有带来特别戏剧性的后果。例如买手夸奶奶生气时候可爱,例如来自西伯利亚的小孩突然出现在窗外,例如涂了口红……也就是说,剧情的推进并不是连续的,并不是骨牌地一个接一个递进的,而更像是累积很多量变,才带来了质变——把财产给音乐团。生活就是这样,是累积的,行为累积成习惯,习惯累积成性格,性格反映在决策上。 题目说的“狗不如”当然就是说作为子女的,在陪伴方面连只狗都不如。倒不是在愤世嫉俗,而是……好吧,大略就是愤世嫉俗,当一些行为成为了一种现象,在去改变它之前,应该想想自己是否现象的一份子,为什么随波逐流。
剧情和画面是相当的般配。偷窥,一副望远镜加上各种迷糊的玻璃和树影婆娑,表达的就是老人平日的无聊,以观察别人生活取乐,已经闷到记得周六邻居要发生什么事,这也真是很让我作为旁观者得到共鸣的一点。梦境,即使没有调查过,我也仍然觉得老年生活喜欢回忆,和平说,有些人总是习惯回忆过去,是因为当下的生活不理想,生理条件每况愈下,情感上大抵也是不理想的;黑白,用黑白表达老人表达真挚的情感,这应该没什么需要备注的。 音乐,我记住了中间有首在中国很著名的进行曲,不得不说一首这样的东西,就很显时代感,很拉逼格,无论从整体来看还是单单从该段看,会显得文艺,让人觉得到导演有想表达的东西。其余地方的配乐,不是什么转折点,就比较平静,也匹配了剧情。

死期将至的影评

🐳
🐳 • -
啊K
啊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