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8-03-31

十三个月亮:导演说

《一年十三个月》是法斯宾德紧随他最成功的情节剧影片《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1978)之后,于同年拍出的一部题材与风格均与前者迥异的作品,是一部以变性人为主人公的影片。影片主人公埃尔温·魏斯豪普特,自幼遭到母亲的遗弃,被送到孤儿院寄养。埃尔温长大成人后,成为一家屠宰厂的屠宰工,并与依蕾娜结婚,生有一女。几年前,他痴迷、狂热地爱上一个名叫安东·塞茨的开妓院的男人,为了赢得安东对他的爱,他毅然前往卡萨布兰卡做了改性手术,随后将其名字也改成了女人的名字艾尔维拉。屠宰工的工作不能再干了,她只好到酒吧去做“吧女”,或有时在街头上干点“野鸡”的营生。
影片描写了变性人埃尔温(艾尔维拉)自1978年8月24至28日,她的人生最后五天痛苦的生活经历。在这几天的时间里,主人公艾尔维拉曾为寻求感情的慰藉而遭到一个在街头邂逅相识的男同性恋者的殴打;继而与她同居的男友又弃她而去;她以前钟爱的情人,如今摇身一变而成为地产经纪人的安东·塞茨竟然对她摆出一副拒不相认的冷面孔;而那个曾经在她危难之时救助过她的女友措拉,后来也背叛了她;艾尔维拉在伤心绝望的情况下,毅然脱下她的女人装,恢复她本为男人的自我,决心回到她的妻子与女儿身边。但是没想到,她的这一要求却遭到了妻子的拒绝;艾尔维拉在感情上经受不了这一个个打击,最后她叩响了曾经采访过她的作家的房门,想跟他谈谈,以排解充溢她心头的烦闷与孤独,但是作家先生把门关上了。艾尔维拉一心寻找着爱,寻求别人对她的理解和关怀,然而她处处碰到的是人世间的冷酷无情,感受到的是精神上的屈辱和失望,她对人生失去了信心,终于“带着一颗破碎的心”做出了离别人生的选择。
众所周知,法斯宾德本人亦是个同性恋者,因此他对同性恋者的特殊社会处境与命运也格外地关注和同情,他曾经专门拍过一些以同性恋者为主人公的影片,除本片外,《裴特拉·冯·康特苦涩的眼泪》(1972)、《自由的武力自卫权》(1974)、《水手奎莱尔》(1982)等都是这种题材的作品。而在1977/1978年与其他“新德电影”导演合拍的著名政论影片《德国之秋》中,法斯宾德更是大胆地展示了他自己的同性恋者的生活,表现出他越来越深入展现个人或他人隐秘的私生活与精神苦闷的倾向。如果说法斯宾德在《德国之秋》中,让人看到的仅仅是他“私人日记”的某一页的话,那么他通过《一年十三个月》所展示的则是他“私人日记”中整整的一个篇章。法斯宾德大多数影片描写的是,其主人公的孤独,对爱与被爱的追求,对生活的绝望与对死的恐惧。他把艾尔维拉的命运看做是深受这种感情的磨难而苟活的诸多小人物命运的一个典型的事例,像他在《自由的武力自卫权》中所讲述的同性恋者弗兰茨·毕勃考普夫的悲惨故事一样,法斯宾德在本片中通过主人公艾尔维拉最后五天五夜的经历与命运,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变性人的受难记。
影片的标题《一年十三个月》来源于一种带有蒙昧色彩的天文学的迷信传说,根据这种传说,“每隔七年,就有一次‘月年’轮回,如果某一个‘月年’又恰好赶上是个有十三个新月的年份,那么这一年将会给人们,特别是一些重感情的人,带来个人灾难。据推算,在20世纪中共有6个这样的年份,1978年便是其一。在此之前,1908年、1929年、1943年、1957年也都是这样的年份;而在1978年之后,1992年还将再次轮回,威胁许多人的生活”。
法斯宾德影片故事发生地大多是在慕尼黑或柏林,而这部影片则不同寻常地选在了法兰克福,这是有其原因的。法斯宾德曾经领导过法兰克福的塔楼剧院,并担任过该剧院的导演。不过那段时间对法斯宾德来说并非是愉快的,他创作的一部名为《垃圾、城市与死亡》的话剧不仅被禁演,而且他本人还因该剧的所谓“反犹”内容而受到攻击和诽谤。法斯宾德于是借助《一年十三个月》这部影片发泄了他对这座大城市的不满和恶感,在他看来,法兰克福是个病人、疯子与性反常的人充斥的地方,只有在这样一个“不可忍受的城市地狱”,才会发生艾尔维拉这样不寻常的故事;他通过摩天高楼、赌场、红灯区、血流如注的屠宰场等,有意识地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冷酷、贪婪、血腥的面貌。从表面上看,《一年十三个月》不过是为法兰克福的一个变性人悲剧所唱出的一首挽歌,实际上,这个故事的内涵早已超越了个人生活的范畴,而深刻地揭示了社会对个人与人际关系所产生的毁灭性的力量。法斯宾德曾经说过,他的影片始终讲述“人在人际关系上的困难”,但法斯宾德没有将表现这种人际关系的困难简单化,而是把影片主人公的命运与结局表现为是因社会所决定的,并且明确地指出,“造成这种困难的责任在于社会”。法斯宾德曾经通过他早期的一部影片《对接触一个神圣妓女的人的告诫》(1970)说过:“我唯一能够接受的,只有绝望。”这种对生活的绝望情绪几乎贯穿在他的不少影片里,但是没有哪部影片能够像《一年十三个月》这样深刻、这样鲜明地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绝望情绪。
本片拍摄于1978年7至8月,法斯宾德仅用了25天的时间,耗资70万马克就完成了这部放映时间长达两个小时的影片。它不同于其他影片之处还在于,法斯宾德不仅是编剧、导演,而且自己担任了摄影、剪辑与美工等多项专职工作。《一年十三个月》是法斯宾德第一次兼任摄影师而拍出的影片,此后他又为他的另一部以恐怖主义为题材的影片《第三代》(1978/1979)担任过摄影师。在这两部影片中,法斯宾德抛弃了由其他摄影师充当导演与胶片之间的中介与导演意识体现者的传统做法,而是自己亲自操纵摄影机,将他的艺术构思直接变成胶片上的影像。令人惊讶的是,法斯宾德的摄影风格竟与曾经和他合作多年的著名摄影师米夏埃尔·巴尔豪斯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除此之外,由于拍摄时间短促,一些影片人物的对话甚至是在拍摄的前一天晚上才即兴写出,加之影片力求在故事实际现场拍摄与原声的使用,以及法斯宾德亲自为影片做剪辑等,这些都使《一年十三个月》不免带有一些法斯宾德早期“反戏剧剧组”期间拍片的一种杂芜粗犷的特点。在影片结构上,法斯宾德采取的是一段段讲述故事,情节不断向前推进的方法,因此影片中没有使用闪回镜头,但却不乏影射与暗示的手法。此外在影片里,一些音(或音乐)、画的使用也别具匠心,如影片中有一个镜头是措拉开着电视机,并不时变化着频道,于是观众一会儿看到的是智利的军事检阅,一会儿看到的又是一部法国爱情片的片断,最后还看到法斯宾德自己谈他影片的采访录像。这些电视镜头的切入为这部展现变性人艾尔维拉的情节剧造成了一定的间离效果。影片最后一场戏,当艾尔维拉上吊自尽后,在她的灵柩旁一边播放着她在世接受采访时讲述她的痛苦经历的录音,一边还配放着古斯塔夫·马勒的第五交响乐,这种匠心独运的安排有意识地为这部影片增添了悲剧色彩。

十三个月亮In einem Jahr mit 13 Monden(1978)

又名:一年十三个月 / In a Year with 13 Moons

上映日期:1978-11-17片长:124分钟

主演:Volker Spengler 英格丽·卡文 高夫莱德·约翰 伊丽莎白·特里斯纳 埃娃·马特斯 

导演: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 编剧:Rainer Werner Fassbi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