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04-27

诗歌的力量:异色的青春

当谈到少年和青春时,“诗”是你第几个想到的词?又有多少人在想要释放情感时会去写一首诗,而且声情并茂地把它朗诵出来?

从小开始,我就对诗歌有种抗拒感。古诗很难让小时的我产生共鸣,而对于现代诗,我的接触又少之又少。从小我们就有美术课、音乐课,我们学画画、弹琴、唱歌、跳舞,而在这些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中,诗对于我来说从来不是自然的抒发,亦非对现实产生思考的一种尝试。所以当已经大三的我看到这部纪录片,看到片中坦然的高中生在舞台上释放,只能止不住地羡慕和感动。

这部纪录片围绕着四位芝加哥高中生以及号称“全宇宙最大规模”的高中生诗歌大赛Louder Than a Bomb(LTAB)展开。LTAB是一个舞台,集合原创诗歌以及朗诵表演为一体,通过个人表演和四人的团队表演,为青少年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电影聚焦的四位高中生分别是07年大赛的前四名:

Lamar有青少年犯罪的背景,在他人无法抹去的有色眼镜之下,Lamar坚持用写诗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想法。他带领他所在的高中,在07年第一次参赛的情况下,一路杀入决赛并拿到冠军。他的队伍里几乎是请一色的黑皮肤,穿着和表演都带有强烈的嘻哈和说唱风格。

Nova是四人中的唯一女生。她说,是诗歌改变了厌世的她。Nova的父亲因为是黑白混血,曾一度被人歧视。父母离婚之后,Nova成了唯一照顾父亲的人。那时Nova所有的诗,都是以父亲为话题的。Nova的弟弟Coty拥有先天性基因缺陷,生活无法自理。由于母亲要外出工作挣钱,Nova也成了Coty的看护人。她的诗是纯然的情感流露,所以Nova的表演总充满了自信和女性独有的感性。

Nate拥有一张讨人喜欢的学术面孔。曾经吸毒的母亲为了孩子果断地戒掉了毒瘾,后来当她看到自己那个安静的儿子在舞台上充满激情的朗诵时,她自己也吃了一惊。Nate毫不忧郁地承认自己是个nerd,不仅喜欢写诗,还希望能把这种热情带给低年级的学生。处了沉浸于诗的创作,Nate还与朋友合伙组乐队,专攻说唱。

Adam是典型的天才犹太人。他有一张可爱的脸,总是带着阳光的笑容,一头长发梳在脑后,戴着贝雷帽。而在舞台上的Adam,拥有调动全场气氛的激情。看得出他的父母很爱他并支持他,父亲甚至开玩笑说“参加诗歌大赛前途无量”。Adam说,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知道父母在背后支持你并感到开心,实在是种幸福。

LTAB的口号是,the point is not the point, the point is poetry(重点不是得分,而是诗歌本身)。的确,通过目睹他们四人所在的高中诗歌小组准备并参与08年的比赛,我们看到了这些高中生的才能与激情。Lamar的队友Kevin也是位有才的诗人,甚至是位完美主义者。他每每创作时,都锱铢必较,为的是他人能把他的作品一行行地拆开阅读、分析。而他们的作品,主题颇广,从亲人到种族问题、校园枪击,均有涉及。回头看这四位主人公,两个黑人,一个混血,一个犹太人,这本身就不是主流白种人的世界。而他们却又是最能代表美国多元化、复杂社会成分的。在那些“典型”美国高中生为舞会、橄榄球赛痴狂,偷偷喝酒抽大麻乱搞男女关系的时候,还存在着这些令人欣慰,愿意探讨社会、人生的“非主流”。Nate写了首诗给他未来的侄子,说,我将教你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Nova在舞台上对弟弟Coty说,希望当我不在你身边时,你也能记得我。Adam感叹,犹太人啊一直在流浪,从埃及到以色列到俄罗斯到纽约又到芝加哥的Maxwell Street,哪里才是你真正的归宿。

想必电影筹划之始,只是选定了07年的前四名,而他们每一支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有故事的。08年LTAB的冠军并非他们四队之一,可这有什么重要的呢?不用说,08年的冠军也一定同纪录片中的主角们一样充满了智慧和激情。电影结束时,观众不由自主地鼓掌,向年轻人的智慧和热情致意,也是向突破肤色、人种的诗歌致意。

从影院出来,雨停了。第一次参加试映,没想到会是一部如此感动的片子,我几乎从头到尾都在抹眼泪。不是因为感伤,而仅仅是因为这种叫做“青春”的东西,轻易就能让内心的情感翻涌。

(下个月开始,这部纪录片就要在美国许多城市正式上映了。不知道国内的朋友有没有机会看到这部片子,至少没有英文字幕的话翻译组做起来大概会很头痛。希望更多人能看到它~)

诗歌的力量(2010)

上映日期:2011-05-06(美国)片长:99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Greg Jacobs / Jon Siskel / 

诗歌的力量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