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大气的配乐、取景,比起前两季,本季的主题更沉重,基本去掉了傻白甜的剧情,这也是我最喜欢这一季的原因。最后一集堪称神作,加入了很多哲学性的思考以及文艺复兴的升华。经过上一季朱利亚诺的死亡,这一季的洛伦佐更成熟更强大,某种程度上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剧中有把这些变化引导为伯纳蒂带来的影响的意思,事实上历史上每一位政治性的人物的手上都不免沾染无辜者的鲜血。任何人站到了那样的位置上,为了自己和家族的利益,都不得不参与一些看起来不道德的事件中。这就是权力与财富的运作机制,古往今来都是如此。这一季的人物塑造都立住了,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逻辑,冲突展现的仅仅是立场和观念上的对立,人不能简单地用好坏善恶来定义。修道院长信奉上帝,反对美第奇的贪腐、暗杀和独裁,鼓励人民要回属于自己的权利,回到共和,但他这样做不一定是为了人民,亦有可能是利用人民的信仰与盲目实现自己的政治意图;而他对文学艺术的无知导致许多珍贵的文献、艺术作品在“虚荣之火”中付之一炬。洛伦佐在弟弟死后不再信奉宗教那一套,历时多年将参与谋杀的人一一斩杀,还将此画作壁画予以震慑,为了巩固家族的权力,采用收买、勒索影响教皇选举、暗杀昔日好友、秘密联系军队准备镇压人民,是不是看上去就是人民唾弃的独裁者的样子?但同时,他为了使佛罗伦萨成为欧洲的中心、维护佛城的和平,千方百计地斡旋,为了实施长远上有益于佛城的政策,以自己银行的财力作为后盾,大力支持文学艺术,发掘一批后来成为文艺复兴先驱的艺术家…他对于佛城以至于后世的贡献,又岂是能被轻易抹杀的?
说到这里,自然绕不过从第一季就出现的,“One has to do bad things for the greater good”,这也是一个伦理上,甚至是哲学上的问题。人是否应该为了那个“greater good”突破道德?那样的话人是否是为了心中的理念而牺牲自己的人性、沦为工具?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给出的结论自然也不同。这是值得探讨的。剧中洛伦佐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年少时他想让佛城成为人民的共和国,到自己年老时,他却是佛罗伦萨的“无冕之王”,专权独断。虽然从历史的角度看来,“民主共和制”会比“独裁制”更科学,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洛伦佐统治下的佛罗伦萨,未必就比共和时期糟糕。洛伦佐死后六个月,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佛罗伦萨不再是欧洲的心脏;两年后,法国入侵,此后美第奇家族也渐渐由盛转衰。对洛伦佐而言,他个人的命运早已与佛罗伦萨的命运捆绑为一体。所以当有人问洛伦佐:“What have you become?”他的回答是:“Who I had to become.”洛伦佐的一生是在权力、财富、理想、人性、家族责任之间交织中度过的,作为看客自然也无法评价他的选择是否值得,何况值与不值本来也无法量化。
在故事的最后,洛伦佐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他完成了对自己的救赎,向上帝忏悔。在我看来,这里的忏悔并非等同于皈依于宗教,而是他终于找到了一种与自己和解的方式——用爱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