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好多公众号已经安利过这档节目了,我们还是要来好好安利一下!
《表演者言》



黄渤、秦海璐、冯远征、奚美娟、蒋雯丽、吴君如、段奕宏、赵立新、王千源、王庆祥,外加一位担任半个主持人的周迅,这几位或许在知名度上比章子怡稍逊一筹,但若要谈及演技他们全都有十成十的发言权。
同样是做演员,聊演技,相比《演员的诞生》每期两个小时的节目时长+多位嘉宾,这档访谈节目一期只请一位演员,和周迅、主持人一起畅聊他们心中的一个表演关键词,每期不多不少,只有十五分钟。但就是这短短的十五分钟,却让这几位嘉宾给聊成了【演员版的百家讲坛】,有故事、有内容,每每结束都让人意犹未尽。



第一期嘉宾是周迅的老朋友黄渤老师,在综艺节目里日常秀智商的他,这次一改往日的嬉皮笑脸,给大家上了第一课:【求实】,追求真实。




仔细想想,这不就是观众们对于演员演技的最基本评价吗?如果演员演得好,我们就说:他演的跟真的一样;反之,如果演得不好,我们会说:他演的太假了。



但这看似最基础的评价,却也是最难达到的。

电影《斗牛》一直被称为黄渤的顶级个人秀,在这部电影里,黄渤不仅需要和人搭戏,还要和牛搭戏。我们形容别人听不懂我们的话时,用的成语就是“对牛弹琴”,以此类推,想想也知道要和一头牛演戏到底有多难了。




为了达到“人牛合一”的境界,黄渤不得不每天都和牛赖在一起,最后演戏活生生变成了真养牛:




培养感情还是不够的,拍的时候更难。不光要注重戏中的人物的感情,还要钟会不光要让自己在戏中,也要脱离戏中考虑牛的位置,简直拍到精神分裂:




还有电影《亲爱的》, 黄渤在其中饰演了一位孩子走失的父亲,他说为了饰演好这个角色,他看了包括故事原型在内的不少同类型纪录片,用来揣摩分析当事人的真实感受。BUT尽管如此,他仍旧觉得自己所表现出来的,不及真实情感千万分之一。因为他觉得表演者只能通过对于原型人物的揣摩和推测来解读,并外化其所感受到的东西,这样的过程一定会存在不准确和偏差:



但实际上他表演的到位不到位……我们还是眼见为实吧:



之后来的蒋雯丽老师讲述的主题词则是【充实】。
记得之前看《一年级》毕业季,表演老师给大学生们讲戏:无论角色多小,你一定要赋予角色一个完整且符合逻辑的定位,这样才能够是角色变得立体和真实。
而如何给这个角色一个完整且符合逻辑的定位呢?大概就是蒋雯丽所讲的这个“充实”。这些预设或者是剧本里给予人物的设定,并非通过空想就能够构思和表演出来,而是需要调动你平时生活中的所看、所听、所学、所体验,融会贯通,放到角色当中,才能让其鲜活起来。
在考北影的时候,蒋雯丽接到的考题是《地震之后》,这题目听起来,大概需要和《演员的诞生》于月仙&陈小纭&王俊凯联袂献上的《唐山大地震》片段一样,哭的天崩地裂才对,可蒋雯丽并没有那么做。当时,她脑子里想到了两个画面,一个是欧仁·德拉克罗瓦的画作《墓地上的孤女》,画中的女孩儿张着嘴,眼中含泪:



另一个则是葛丽泰·嘉宝主演的《瑞典女王》结尾一幕,作为一个国破家亡的女王,她虽然面无表情,却通过这样的表演给予了观众很多东西。于是蒋雯丽便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学着她们的样子,噙着眼泪演完了这一出“本应该”大悲大喜的艺考难题。



上述是有过相关的经历或者做过积累的情况,那如果没有怎么办呢?尤其是现在的年轻演员们,由于影视拍摄周期、制作周期都相对变短,(再加上他们自己个儿不用功,竟在观众身上找毛病),没有时间来准备角色怎么办呢?
蒋雯丽又分享了自己的一个经历,她在拍电影《深呼吸》的时候,需要饰演一位卖鱼的女人。没有相关的经验的她,抽时间去了一趟海边,寻寻觅觅找到了自己的一个目标——一个真正卖鱼的女人,然后跟随了这个女人一天的时间,观察她的一些细节。比如,耳边会夹一支笔、记账的时候直接写在手臂上,还和周围的男人们打情骂俏。之后,蒋雯丽便把这些细枝末节全都用在了表演上,瞬间让这个角色变得充实、真实起来:



她说:当你要去饰演一个离生活特别远的角色,就算你没有太多时间,你也可以去到那样的环境中去观察、体验、寻找,里面一定有你所需要的许多素材。





哦,绝不能忘了作为半个主人,跟全程的周迅。我们总把周迅誉为天赋型选手生来就会演戏,但除去天赋之外,我们却忽略了她的积累和努力。因为父亲曾经是电影院的员工,周迅的童年是泡在电影院里的,庞大的观影量,让她多了所谓“天生”的影感,第一部戏就知道什么时候要哭,什么时候要笑。可这些不就来源于早先的学习与积累么:



在成为一名成功的演员之后,周迅也并没有停滞不前,而是继续细心观察与认真学习并行。在饰演《画皮》小唯时,她就对这个角色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作为一个初入人间的兽妖,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她应该是个不懂世事的小女孩;对陈坤的角色占有多余情爱;妖的姿态应该不同于人;神态应该还是有兽的模样:




尽管周迅如今仍然在用着学院派口中稍显笨拙的体验派表演法,但却也因此保留了自己那份可贵的灵性与纯粹。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位之外,还有不少好演员【到此一游】,冯远征讲筋骨、奚美娟讲温度、秦海璐讲汲取等等等等……尽管tali迅哥表达能力确实不太适合做主持,但这些高水准演员之间,大概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只要一个眼神就明白对方想要说什么,想要说哪里,这种无缝翻译让节目的精彩完全保留了下来。
尽管这个节目这么好看,不少公众号都跑来安利,但它仍然是没什么人气,豆瓣标记过的人不过两千,在线视频的观看量不足千万。我想了半天原因,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大概是太戳人老底,业内没几个人想肆无忌惮的推荐。

它分享了不少演技咖们年轻时候做过的“傻事”,现在的影帝黄渤,开始演戏经常演到画外,被摄影师用脚拦:



小精灵周迅对光究竟是怎么打,该怎么看都学了好久好久:



蒋雯丽第一次演戏,整个人都是懵着演的:



还有赵立新,因为年轻的时候对电影和表演的误解,竟然因为师姐巩俐去拍了电影,还偷偷笑话人家不好好念书:



种种种种几乎狠狠地驳斥了“天赋论”,这些如今的大演员们都曾经有过迷茫,甚至是无知的最初时刻,而让他们达到现在这个高度的,并非是单纯的天赋和冥冥之中的指引,而是在演员生涯中的积累、学习和历练。

它还提到了现在流量演员们经常被诟病的“轧戏(短时间内演多部戏)”和轧戏进一步导致的“模式化演戏”。冯远征曾经有过八个月演三部戏的情况,演到最后他就觉得自己的状态已经不对,变成了模式化的调动情绪,完全失去了做演员的方向:



周迅也提到,拍戏多了虽然会丰富自身的经验,但也容易给自己画地为牢,变成一种模式化的限制:



由此可见,“模式化表演”其实并不是什么疑难杂症,几乎每个演员都会遇到。而之所以有人变成了只会皱眉嘟嘴咆哮的辣鸡演员,有人则变成了当之无愧的演技派,是因为他们的处理方式不同。冯远征、周迅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找回并突破自我,而另外的某些演员,则为图省力决定原地踏步,不肯向前。



还有我们之前提到过不少次的影视圈“黄金年龄”的乱象,总是将二十到三十岁的年华视为演员的黄金期。不少年轻的演员们也因此过度追求那些毫无皱纹的年轻岁月,从而导致一些无法弥补的错误。>没错,我说的是整容。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完全不对的,因为只有年龄增长,演员对于角色的理解和诠释才会更加到位和深入,丰富你的内心,从来都是比年轻的外表更加重要的事:



这档节目是由央六的今日影评栏目和周迅共同发起的,如今豆瓣评分是9.1分。说实话,我也不想给它打满分,缺点显而易见——因为它太短了,短到每次听的正在兴头上就被一口掐断。



不知道刚刚和陈坤一起成立表演学校的周迅是不是有些私心的,因为这档节目简直就是现成的教材,15分钟的访谈愣是做成了名师讲坛,所有嘉宾前来倾囊相授,画下独属于自己演员生涯的考试重点。不过,无论如何,还是要感谢两方发起人,是他们让演员更会演戏,也让观者更加了解和尊重演员这个职业。



之前在翻一些对于《表演者言》评价的时候,发现大家难免会埋汰上两句同期的《演员的诞生》,说他们不配讲演技,只晓得作秀。不过,我却不这么认为。因为无论是《表演者言》也好,《演员的诞生》也罢,他们都让我们仔仔细细的去端详了【演员】这个职业。在此之前,从未有任何一个节目,让他们这样的闪闪发光。



《演员的诞生》虽然为了追求关注的和收益,做的更像是是一档取悦大众的综艺笑谈,但如同章子怡说的,这个舞台让我们看到了一些演员青涩、稚嫩表演的同时,也让我们关注到了很多我们不熟悉的演员的伟大:




而《表演者言》则选择了另一种极致。它只谈表演专业,谈角色;不谈八卦,不博眼球。每个嘉宾都牟足了劲儿,吴君如在上台前一直在化妆间和周迅沟通过往合作的感受,寻找可分享的闪光点;奚美娟、冯远征则在台本上密密麻麻地写上自己的表演心得。它是纯粹的,也是如周迅所说“即使收视率不高,我们也要把这个节目做下去”的:



不如抽出时间都来看一看吧,相信总会有一款是你所喜欢的。



今日影评·表演者言 第一季(2017)

又名:Movie Talk

主演:周迅 黄渤 秦海璐 冯远征 奚美娟 吴君如 蒋雯丽 段奕宏 赵立新 王千源 王庆祥 易烊千玺 陈旻 瑶淼 梁植 

导演: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