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几年涌现出了像《战狼》、《红海行动》这样展现中国军人形象的影视作品,但相比于灯塔国,我们国家的军旅题材剧还是少得可怜,所以看到《和平之舟》这样的剧,我还是有点小激动的。
观看这部剧的过程中,我也深深地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因为别的国家拍这种题材的剧,都是在彰显自己如何船坚炮利,而我们则是在彰显医者仁心。人家的军舰驶近别国,带去的是恐慌、战火、苦难,而我们的军舰驶近别国,是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及病痛折磨的人。中国日渐强大,很值得高兴,而更值得高兴的是,强大后的中国在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不同肤色的人,去守护这个世界。
《和平之舟》的故事,是根据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改编的,完美地展现了海军战士、海军军医扶危救困的英雄事迹。
和平方舟,是一艘医院船,说白了,就是一个移动的海上医院,从剧中的剧情来看,这是一艘哪里有需要,就要去哪里的医院,这艘船的职责,就是尽一切可能,拯救那些需要救治的人,不分国籍,不分肤色,不分职业。
《和平之舟》的故事,紧张、惊险,且有一定的悬念。剧一开始,就讲述了一个救治鼠疫感染者的故事,一艘行驶在公海上的船发生了鼠疫,船员们病入膏肓,向和平方舟号发起求救。军医们立刻赶往那艘船进行搜救,本来以为搜救到的就是全部船员,然而当船驶离,一个苏醒过来的船员又告诉大家,那艘船上还有个孩子。舰长只得派出一架直升飞机返回船上搜救那个孩子,而刚刚被调到和平方舟号上的男主张渡航,则参与执行了此次任务。
直升机的油量有限,所以搜救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十五分钟。张渡航在最后的关头发现了那个孩子,但是那个孩子却由于不认识他而开始躲藏,耽误了时间。队友不得不建议张渡航放弃那个孩子,因为如果直升机油量不够返航,那么就有坠机的风险。张渡航却固执地要救那个孩子,在关键时刻还摘下口罩和孩子沟通。
本来,直升机的油量是不足以支撑回到和平方舟号的,但和平方舟号采取了中途接应的方案,最终化险为夷,直升机成功回到了船上。这整个过程,让人不禁捏了一把汗。
这段剧情其实争议很大,很多人认为,张渡航作为一个军人,却违背命令,置队友的生命于不顾,也要救那个孩子,太过桀骜。但是我觉得这个情节的关键之处在于凸显张渡航对生命的珍视,他是军人没错,但同时,他也是个医生,只不过在救那个孩子时,他医生的本能占了上风。他不能因为坠机的可能性,而放弃一个就在眼前的鲜活的生命。
当然,从张渡航的回忆来看,他有战后创伤综合症,他一定要救那个孩子,和他的心病也不无关系。也许他曾经也面临过这样的抉择,也有过想救却没能救的人,所以他就分外珍视每一次救人的机会,那也是他对自己心灵的救赎。
由于是在公海上执行任务,和平方舟上的军医和战士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突发的,令人措手不及的凶险状况,他们遇到的不尽是平民,也有伪装成受伤平民的海盗。有医护人员甚至被海盗劫持,成为人质,命悬一线。而即便是再凶险的情况,他们也凭借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取得了胜利。
海盗船上的遭遇,让观众看到了我们的军医和军人在进行人道主义救助时可能遭遇的凶险,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并不安定,有很多地方战火纷飞,也有很多地方有海盗出没,而我们的战士却要在那样的危险之地执行任务。而最令人为之感动的是,即便被海盗绑架,被人危及生命,他们却仍然全力救治每一个人,哪怕对方是海盗呢!让法律归法律,生命归生命,这就是中国军人。
和平方舟被称为大白,这个大白是无数军医和战士们一起用无私和奉献成就的,他们把拯救生命和中国军人的荣耀放在第一位,因此,当本来到达驻地可以休息的他们,接到去援助台风肆虐的威利的任务时,几乎全员放弃了休假,放下患病的女友,放下即将临盆的老婆,冒着风浪前往那个危险而又前途未卜的地方——威利。
他们一抵达威利,并没有休息,便马不停蹄地展开了援救工作,有人负责救治病患,有人负责找场地建设前置医院,有人在倾盆大雨中寻找直升机的起降点,以便运送和人和医疗物资。他们救人时,比所属国的医生都尽心尽力,在对方发生误诊时犀利地指出来;他们极力说服一个丈夫让他们救治他怀孕的妻子;为了让一个白内障的老人重见光明而甘担手术风险;为了救治被压在倒塌房屋下的人,自己去满世界寻找挖掘机……
当然,剧中也并没有把中国海军塑造成无所不能的天降神兵,他们尽管倾尽全力拯救每一个生命,但也要面对生命在自己手中溜走。剧中有一个桥段令我非常动容,张渡航和路阳在台风后的废墟中试图挽救一对母子,可由于他们受伤过重,最终还是不幸死去了。
作为一个没经历过太多生死的新晋军医,路阳非常无力和自责,张渡航对她说:“因为我们是医生,所以我们见过太多的生死,但是我们也是普通人,面对生死,有时我们也是无能为力的。”
是的,正是有时会无能无力,所以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就会拼尽全力。废寝忘食的救人,彰显出的是他们的神性,而他们偶尔的无能为力,则彰显出的是他们作为“人”性,他们也要面对死亡,也有被死神打败的时候。而恰恰是面对死亡时的崩溃和沮丧,更显得他们何其珍视生命。
在威利进行人道主义救助的故事,也有海外华侨全力协助海军军医救助当地人的桥段,在救灾过程中,当地华侨商人无私地提供各种物资,海内外中国人齐心协力,帮助受灾国渡过难关。而他们的付出,传达出了中国人的友善,也赢得了当地人的友谊。
在我看来,《和平之舟》的故事,令人时刻心生感动,又让人时刻自豪感爆棚。然而事实上,这些故事也都是有其原型的,并非虚构,每一集的最后,都有一小段曾经在和平方舟号上服役过的军医和战士的采访,这些采访,与剧情相呼应,告诉我们,剧情中的事情,大多都是有迹可循的,有真实的影子,恰恰因此,又更让人对那些曾经执行过任务的战士和军医们肃然起敬。
《和平之舟》并不是一味地展现海军军人海外的救危扶困的一面,也着力于人物的刻画,展现他们平凡人的一面。比如张渡航因为总是出海,没有及时督促妻子去做手术后的复查,等他回去后,妻子的病情已经恶化到难以挽回的地步。而叶政委在和平方舟上指挥若定,可是回到家后,作为父亲,还是得为女儿的学习成绩操碎了心,不断为此奔走。而比较好笑的是,他在妻子面前居然是个耙耳朵,妻子一个眼神,他就立刻俯首帖耳。
对于船员们的家庭生活的讲述,则展现了船员们为了执行任务,对家人陪伴太少,牺牲了非常非常多。同时也表现出,国家和战友是他们的坚强后盾,他们的家人遇到任何问题,他们的战友也会想尽办法,和他们一起去渡过难关。
在人设方面,《和平之舟》也挺有意思的。男主张渡航的人设一开始并不讨喜,在救助鼠疫船时,由于他一意孤行要救那个小孩,饱受诟病,在观众看来,他是为了救一个人,置自己队友于危险中,贸然摘下口罩甚至可能害了一整条船的人。在他的一些同事看来,他的这种行为也是可憎的,比如张天爱饰演的路阳就因此而对他很有意见,质疑他的专业度。而这,也为两人关系的推进以及为张渡航这个人物的塑造埋下了伏笔。
随着故事的推进去慢慢了解张渡航,我相信大多数人应该会像路阳一样摒除成见,渐渐喜欢这个角色。因为本质上,张渡航是个无私的,温暖的,生命至上的好医生。
我是被他的一些细节行为圈粉的,第一个细节是,在路阳讲子弹创伤的那节课时,在课堂上,院长问张渡航对于路阳的讲课内容有什么意见要发表,张渡航说没有。私底下却递给了路阳一个纸条,写出了自己的建议。在职场上,不因为自己能力强,而处处逞能,而是充分照顾同事的感受和颜面。这不得不说很体贴很温暖。
在海盗船事件中,路阳少检查了一个感染点,而张渡航替她善了后,并且安慰她说在当时的情况下她处理得已经很好了。他赢得了路阳的信任,也同样可以赢得观众的喜欢。
而在去威利之前,张渡航其实请假回家了,因为他的女友做完手术不久后他就出海了,他想去陪陪女友,很显然他女友做的并不是个小手术,需要定期去复查,而她并不注重复查。所以他要特意请假回家去陪她。然而在电视上看到威利遭遇台风,当地受伤和死亡人数庞大后,张渡航却还是回到了和平方舟上,他要和战友们一起去威利,去帮助那些被灾难侵袭的人。在公与私的抉择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他选择为了更多的生命,放弃陪伴家人的机会。从这个选择上,可以看出张渡航是生命至上的人,你可以看到张渡航的无私,也可以看到中国军人的无私。所以,也许就能理解他为什么要在鼠疫船上非要救那个小孩了,理解不了,也完全没必要因为那个细节,而对这个角色抱有成见。
《和平之舟》虽然是军旅题材,但塑造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比如张渡航,有缺点,也有自己的烦恼和情感的羁绊。而同时,剧中的有几个小角色的塑造,也非常有趣,比如管水电的汪鸣,就塑造得现实又可爱,他一开始每次见到领导就躲,显然是个社恐,后来被领导吐槽了,于是见到领导知道打招呼了,又一板一眼,憨头憨脑。去住院的海盗的病房里修电闸,畏畏缩缩的,很胆小,和我们想象的军人的样子相去甚远,惹得蛟龙队的队员直发笑。到了威利之后的戏份就更出彩了,别人忙着的时候,他一个人闲,闲不住,于是为残障人士和老人搞了个无障碍卫生间,安了个扶手,语言不通,于是通过自己的比划教别人如何使用。之后又在不同的病房进进出出,没事儿也给自己找事儿。他这个角色,虽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但显得鲜活而真实。毕竟一个团队里,不是所有人都是张渡航,可是每个人都想着尽己所能,为别人做点什么,这才是难能可贵的。
剧中,船长说,和平方舟是中国的一张名片。确实,它是一张令人过目难忘的名片,同时,它也是当代中国的缩影,它不断奔赴最危险、最困难的地方,对不同肤色,不同人种的人施以援手,救助他们于病痛、灾难、痛苦之中,无不彰显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强大了,但是中国不做世界警察,而是要做世界医生,这是我们的态度,也令每一个中国人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