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新浪潮# 尤拉伊赫兹的天才之作。揉和直观的现实主义与幻想的超现实主义,呈现出先锋惊人的政治演绎。影片的背景设置在临近二战的时刻,苏台德地区被德国侵占,扶持起大摩拉维亚和波西米亚保护国的傀儡政权,但并没有沦为抗德法西斯的陈词滥调,而是勇敢而细腻地剖露出一名焚尸场场长信奉纳粹极端思想的心路历程。开篇时于动物园场长与妻子偶遇,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的快切制造高密度的隐喻蒙太奇,极端大特写镜头使观众完全失去方向感,且是在无交代环境的全景镜头的情况下。笼中的豹、猩猩等动物也暗示了捷克沦为德国阶下囚的地位。
场景最后止于一个扭曲的广角镜头,镜头中一家人表情机械又怪异。在场长逐渐滑向纳粹的深渊中,性的魅力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承袭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剪辑,在场长的主观视点中,圣像跳切成裸女勾引状。在重复多次的脸部特写与情色图片的快速切接中,镜头间的组合剪辑孕育出了新的含义:被压抑的性伺机而出。同时显而易见的,影片对人脸的着力描绘,脸部迷人的线条勾勒出反常的变态景象,仿佛是新浪潮的《圣女贞德蒙难记》,只是默片的声音不足也完美地弥补填充进去。
在精巧别致的由音桥、推拉与变焦、极特写共同建构的转场设计中,适用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的想象画面也成为具有相当广泛读解空间的意象符合。通观全片,有两名实际不存在的幻想角色:着黑衣的长发女与藏族喇嘛,二者实质均为男主角潜意识在不同片区的投射,辐射在日常生活中——被异化的日常生活经验。长发女人的象征更偏向于本能的良知,在与藏族喇嘛为代表的欲望野心的斗争中逐渐处于下风。结尾时,小汽车逐渐驶离焚尸场,良知也随之远去。不过二者的关系也并非简单的善恶二元论,在场长欲杀死自己的女儿一场中,停尸房的追逐战的镜头在二人的叙事视点轮流交替,最后却是喇嘛的奇迹出现使得场长陷入恍惚的精神状态下,并间接拯救了女儿的性命。
因此,影片暗含的一条捷克民族身份认同的丧失,被剥夺,被同化的叙事线就呼之欲出了。赫兹欲唤起捷克民族的再度团结,抵抗腐蚀抵抗侵略,结合68年苏联入侵捷克的历史事件看,便不难理解赫兹的担忧与呼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