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1-10-26

恶狗帮:像一把刀子

我们天生就不是为了作对
可我身上的权力就象一把刀子
它要牢牢地插在这块土地
这是崔健的《像一把刀子》,引用它不是说这部电影和崔健有什么关系,而是电影表达的主题和情绪,以及电影留给人的印象,让我想起这句歌词:像一把刀子。
很多资料显示,创作剧本期间,导演金•沙比荣和他的搭档德龙造访了美国中西部的很多所监狱,他表示:“我想要的是最大程度的现实主义。”对于这个信息我总觉得需要进一步求证——造访监狱、追求现实主义这些都可能是真实的,但说到剧本创作,大概是有问题的:这部电影并没有剧本的原创性。上世纪70年代末期,英国BBC找到导演阿兰•克拉克拍摄年青罪犯劳改中心的电视剧,但由于内容过于暴力,电视台自己禁播。后来阿兰•克拉克把它拍成了电影《人渣》,1979年上映后引起国际关注。这部电影风格冷峻,拍摄细腻。即使是今天看,也会忘记已经三十多年的时间间隔而感到相当的冲击力。——而如果对《人渣》的内容进行简介,文字则几乎是和《狗池》完全一样,只是换掉主人公的名字而已。
这不是说《狗池》是一部抄袭之作——影视作品的翻拍其实是个很常见的现象。而且事实上,两部电影虽然有着相同的故事架构,但其表现的主题和手法却有着很大的不同。《人渣》本身已经具有相当的水准,电影很有冲击力和震撼力。而《狗池》则超越了这座高峰,形成了独特的影像风格和电影特色。
刚刚而立之年的导演金•查皮荣是法国人,在解释自己的创作意图时,他说:“我见过太多关于墨西哥佬和牙买加帮派等因为种族问题打打杀杀的监狱电影,那不是我想去处理的课题,《狗池》想要传达的唯一信息就是:将少年犯关进监狱解决不了问题。这部电影是我在举起一面镜子向人们展示这方面的系统有多么糟糕。把那些还有得救的(少年犯)同和那些经历过最恐怖的现实的人关在一起不是一种文明的做法。”这样的初衷并无特别之处,但电影最终的表现却远在这个立意之上。
监狱、劳教中心、疯人院之所以会一再成为文学、电影的表现对象,是因为它们是一个代表着强权、专制、暴力的符号,在这个符号面前,自由、民主、人权、人性都会面临着残酷的拷问与对峙。谁能真实地展示这个对峙过程中的深刻内涵,谁的作品就会打动人心。《飞越疯人院》、《肖申克的救赎》、《美国X档案》、《人渣》、《预言者》等都是这方面的佼佼者,而《狗池》则以丝毫没有妥协和美化的写实暴力风格,像一把刀子一样插在现实主义的土地。
为了实现自己的现实主义的追求,电影首先摒弃了通常的道德预判,客观地展示人物。在《人渣》中,主人公被预先设定为有暴力倾向,教养中心的狱卒们也被预先设定为罪恶的帮凶,其道德指向非常清晰。而《狗池》中的三名少年只简洁地交代了犯罪原因,没有过多的道德评判,在狱卒的描述上更是一改常规,没有把他们单纯地推向道德的断头台,而是适当表现他们的弱点,也表现他们心底的困惑和内心的软弱,把他们看做特殊环境下生活的的普通人,他们每天要面对不可预测的犯罪、要处理自己的心理和情感问题,承受现实的困扰和压力,环境造就了他们的粗暴、冷漠和专制。这样的人物表现不仅更客观真实,而且把主题探讨的方向引向了管理机制:监狱中发生的一切有人的原因,但最终决定这一切的不是人,而是整个教管系统的不合理性和不公正性。
为了使片中的人物现实客观,《狗池》也摒弃了所有的理想化色彩,在《人渣》中,有一个不穿鞋子、坚持素食、并不断用信仰和读书问题难为交管中心的青年,这个角色其实是虚构的,是带有导演和编剧明显的主管色彩的,在《狗池》中,这个角色消失了,其他人物也几乎没有虚构的感觉,所有人物表现尽量通过客观的行为描述来展示,绝少进行人为地渲染与煽情。
在电影风格上,全片洗练凝重,惩教中心的画面全部是冷光冷色调,镜头剪辑干脆紧凑,情节上不拖泥带水,节奏上简洁紧凑。对影片最具有渲染作用的是电影配乐,尤其是片中的两首歌曲,纯净温馨,接近于童声,与整个电影的影像风格形成了鲜明对照,但又恰到好处,袒露了导演的观点与情感。但总体来说,电影有着惊人的内敛与沉稳,它沉着地洗去所有抒情的常规方法,以最大可能接近纪实而不是伪纪实的手法,力图以锋利的刀刃毫不犹豫地切开事实的表象,将事实毫无顾忌地放在你面前。这种毫无顾忌甚至让人电影怀疑是否过于冷酷与残忍,如果不是那样的歌曲,如果不是一两个泄露情感的镜头,譬如那个裸女的涂鸦画。
作为一个年轻导演,以近乎偏执的现实主义理念和近乎冷酷的表现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功力和新锐理念。2010年纽约翠贝卡电影节该片摘得最佳新人导演奖。

恶狗帮Dog Pound(2010)

又名:街狗的牢狱 / 狗池 / 少管所的故事 / 狗圈儿

上映日期:2010-06-23

主演:Adam Butcher Shane Kippel Mateo Morales Slim Twig 

导演:Kim Chapiron / 编剧:Kim Chapiron/Jeremie Del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