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6-06-08

第九心脏:“诡异的奇葩”

在没有上网之前,完全不了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片。在盗版碟片的包装上,全是日文,碟商只大发慈悲地加了一句“捷克新浪潮电影的黑暗、诡异的奇葩”。

直接的观感,这确实是一朵奇葩,奇怪的葩。

整个片似乎是来自于民间故事,有着普劳普神话原型中的一定因素:公主、王子、助手、阻碍者、帮助者,等等等等。可以列出一个完美的结构主义的结构来。连名字都叫得这么神话:公主叫阿陶莉彻、英雄叫玛尔提恩、坏蛋叫阿尔陶布拉恩提尼。

就电影本身来说,让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两个世界的比对。一个世界是流浪艺人所在的世俗世界,这个世界自然、嘈杂,但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另一个世界是公主和魔法师所在的神话世界,这个世界中一切都朦朦胧胧,诡异而虚伪。通过流浪艺人上演的木偶戏,两个世界形成了一个互文的关系。木偶戏似乎是在预示着公主和英雄的结局:英雄破解了魔法师的秘密,然后如大家所愿迎娶了公主;又似乎没有办法预示这个结局:英雄最终无法接受公主虚伪的美丽,重新回到了爱他的艺人之女身边。

进一步说,这两个世界的关系,可能并不仅仅是一个世俗世界和魔法世界的关系。考虑到东欧电影中一贯所具有的微言大义,我们可以把世俗世界理解为充满了民族特点的捷克社会,有着自己独立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着内生的民族性和民族精神,而魔法师魔力覆盖之下的魔法世界,则是苏联影响下的社会主义世界,魔法是一种外在的、强加的东西,无法与本土的世俗世界达成协调与认同。表面上看,世俗的英雄似乎是要投靠魔法世界,最终却无法融入其中,还是回到了世俗世界,接受世俗世界魔法师的祝福。更重要的是,流浪艺人,肯定是魔法的拥有者,通过民间故事中的民间故事,获得了预言的权力。世俗世界也是有魔法的,隐性衣是一个关键性的道具,它帮助英雄越狱从而得到接近公主的机会,帮助助手得以替代英雄去完成本该由英雄完成的冒险行为。另一个关键道具,也来自世俗世界,就是艺人之女送给英雄的魔法项链,在时间之屋中,就是靠这个,英雄、助手和公主,才找到了隐藏着的出口。可见,外来的影响,总会在内生的历史文化之下崩溃,最终胜利的,是本民族的东西。

片中的戏中戏,相当有趣。戏中戏的魅力,一直以来的说法是,来源于剧中人物和电影观众观看的合一。哈姆雷特看戏的时候,看到的东西和剧场中的观众看到的东西是一样的:国王在树下打盹,王后放蛇咬人。然后,观众和剧中人由于视角上的统一而获得了精神上的认同,整个片子或者戏剧从而跳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的圈子,变成了梅兰芳。但在这个以民间传说为题材和基础的片中,戏中戏没有观众,或者说,戏中戏的观众是镜头,也就是电影院中、电视机前的观众。然而,这出戏中戏与其说是情节的暗示或补充,还不如说是故事的另一个可能。在木偶剧中,英雄终于跟公主结婚了。但实际的结果是,英雄回到了艺人之女的身边。对这一切,魔法师一样的艺人显然是知道的。观众却如同木偶一样,被戏耍了一把。

在技巧上,该片营造魔法世界的手法比较有特色。大致说来,首先是特殊镜头的使用。就是把烛光等各种光源,变成散射者的星星那种感觉,我忘记了这需要用到什么镜头。大大小小的星星,把魔法世界搞得影影绰绰的。同时,也把本来应该清晰的人脸、浅色衣物等高光的边缘,变得模糊,消失在一片光影之中,阴暗因此显得更加浓重。然后是光线和光源绝对的分离,摇曳着的烛光绝对不是照亮场景的光线,光来自背景中不知从何而来的光源,最典型的例子是英雄进入放着八个受害者的屋子,满屏幕都是不知道什么地方来的绿光。再然后就是音效的缺失。在魔法世界中,除了诡异的音乐和人物说话的声音,或者某些加强效果的声音,如狗吠、镜子摔破、时针走动等,其他再没有声音。比如人物走动时的脚步声,跑步中的喘气声,杂乱的衣服摩擦的声音等等,都没有,甚至连次要人物说话的声音都没有,完全是一个选择性失聪的世界。

写完后,在我惯常查东西的AllMovieGuide和imdb上查了查,只知道这个叫Juraj Herz的导演,是个捷克人,原来是演员,后来变成了导演,导演并演出了很多片,也可算是捷克新浪潮的一员吧。AMG把这个片放在Children中,而imdb则放在fantasy中。更多的资料,我也懒得查了,以后有兴趣的时候再说。

第九心脏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