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瘦降之謎》(Super Size Me)算是近年一部具有爭議性的紀錄片,製片人Morgan Spurlock在片中展開一個為期三十天,每天三餐吃快餐食品的實驗。眾所周知的是快餐食品又被稱為「垃圾食品」(Junk food),摩根的嘗試絕對是一個反面教材,教導我們選擇食品時理應停一停,諗一諗,否則就會賠上身體,對身體造成傷害。

快餐文化就如同糖衣毒藥入侵我們的生活,四處皆見麥當奴、肯德基,漢堡王(Burger King)都是售賣西方的高脂肪、高卡路里的油炸食物。至於中國的快餐說實話也不好得那裡,真功夫、永和豆漿表面上是售賣較健康的食品,但事實上一定有多油份,糖份,脂肪。這在快餐文化裡基本上是跑不掉的。片中主要針對的是麥當奴公司的銷售與食品工業背後帶來的商機與如何影響著美國人的消費,麥當奴只是快餐文化裡的一部份,而他的其他對手也有同樣的問題存在。片中以麥當奴為引子,背後是讓觀眾判斷快餐文化到底是好還是壞。

或者觀眾會認為摩根的這個瘋狂的計劃是片面,但據他所言這是一個實驗,目的是讓觀眾思考長期食用快餐是治標不治本的行為。摩根從一個健康的人慢慢地變成了體重增加、高血壓、暈眩、食慾不振、失眠等等的問題。從他的第一天接觸快餐到結束前十日,他在短短二十日重了約二十磅,甚至出現對肝臟的損害。醫生均勸導他停食,否則會有心臟病的風險。一面看一面替他的健康感到緊張,食也可以吃出禍,吃也會造成長久的傷害,我們應該想的是如何做的均衡飲食,達至健康水平。在日常生活上如何避免這重快餐的誘惑,選擇合適的食物。

麥當奴在發達的城市裡每隔幾個路口,商場,街角,辦公室,甚至是醫院也有分店。外人對美國人最深的印象莫過於其身材,目前美國約有三億人口,但肥胖,超重的人數就有一億。即是說有三份一的美國人都飽受著一定的健康問題,於是有國民向麥當奴提出訴訟,指出提供高卡,高糖,高脂的食品會導致肥胖,要求有所改善和賠償。官司當然是不了了之,法庭其後取消了審判。但是美國人對於針對麥當奴的指責可謂是一浪接一浪。去年三藩市頒布法令要求麥當奴要提供適合兒童營養標準的開心樂園餐,才可以附送玩具。一直有家長指出「送玩具」是導致兒童痴肥的原因,但麥當奴的有關方面卻以取巧面對禁令,即使食品不合符標準也可加錢換購,認真抵死。

在短短的五年裡,美國患二型糖尿病的人數增加了兩倍。國民不注意飲食,又沒有定時做運動,可見是一個社會上醫療開支的大災難。製片人除了走進麥當奴親身參與實驗外,還走到部份食品工業的供應商、病人的手術現場,甚至是國內的學校試圖找出是什麼原因導致學童肥胖與構成了什麼的健康問題等等。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莫過於是利益,大機構巴結政府,政府享受利益,置學童的健康於利益之上。學校的體育課不足,均衡飲食的教育與意識薄弱,學生就只好選擇自己喜歡吃什麼,久而久之身體出現警號。

快餐集團本身的銷售手法也層出不窮,定時在報紙上刊登優惠券,推出新款的美食,讓消費者產生消費意慾,消費者本身也有一種「食得不要浪費」的概念,以為平即是好,實質這只是個消費陷阱。舉例,食品的質素與份量會有所差異。然而,我們卻有貪便宜的心理。快餐的製作過程中也出現了未知的因素,片中稱麥樂雞的製作過程中加入了防腐劑,曾有一個美國的營養師做過一個實驗,指擺放了一年的麥當奴餐沒有腐爛與變壞,當真是恐怖。而我們卻在食用這些未知的產物,有些也許是基因改造,有些加了不知明的物料。

摩根在一面進食的時候也出現了一些奇怪的現象,就是愈食的時候愈想食,若沒有這種成份他將會失落,由此可見這些食物的確含有一定的化學成份,控制人體。另一個的事實是,沙律的卡路里比漢堡包的指數高,即使在廣告中宣稱是符合標準,可是依然是垃圾食物。

在罵麥當奴的同時,不妨也注意一下其他的快餐公司也有同樣的問題。「麥當奴化」(McDonald-ization) 正在擴展,當中衍生的問題不但是食物安全、人體健康的問題,內裡還包含的是對勞工保障、環保問題等問題。在這種速食當中,我們要知道第三世界的人民同時是受害的,快餐產業為了畜牧而在熱帶雨林中伐林,熱帶雨林的樹木充當紙杯、餐紙的原材料。除了個人健康之外,我們需要關心的還有世界的發展。

最後,還得要讚讚這部紀錄片,紀錄片不但要紀錄素材,這部紀錄片多了的是實驗,是行動。盡量用行動改變觀者的看法,摩根身體力行或者是最好的例子。而我們光顧這些餐廳的時候,不妨想想自己身體,記住「少食多滋味,多吃壞肚皮」。

文/Dorothy

大号的我Super Size Me(2004)

上映日期:2004-11-11片长:100分钟

主演:摩根·史柏路克 

导演:摩根·史柏路克 / 编剧:摩根·斯普尔洛克 Morgan Spur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