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过朱尔斯·达辛的片子中,《不夜城》并非是我最喜爱的,也并非是最出色的,但我却没有着手写下那部凶猛的黑片《四海本色》,我想也许是因为我突发奇想的那天是近来最炎热的日子了吧。
《不夜城》的开场足够吸引人,不用字幕,直接旁白告诉你片子的片名、演员、导演,然后再一步步的把你引入纽约城中居民们的生活,他们的生活面貌就在你面前展开,又引出了这个发生在夜晚的谋杀案,于是才有了接下来这个扣人心弦但又妙趣横生的侦缉故事。

《不夜城》被誉为黑色电影的里程碑,我也曾经用过这个名号来形容过它,但仅仅是为了称赞,也是有些不明觉厉。这部开创了双人警探模式的电影,受到现实主义的影响,带着摄影机深入真实的纽约城街头拍摄,把这座城市赤裸的展现在你的面前,最后一段精彩的追逐戏,交叉剪辑更是牛逼,但称之为“黑色电影”,总是会引发一些争议。
没有蛇蝎美人,主角再也不是犯罪分子和受害人,属于硬汉派侦探电影,但更多是从警察角度出发,故事大多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炎炎夏日,艳阳高照,少了高深莫测的夜幕做背景,是那么的工整而不像《四海本色》中的城市一样如肮脏的泥潭,它没有那种居心叵测的打光,一切关于阴森的东西似乎都不与本片沾边,只是平铺直叙一个平凡的兵捉匪故事,同也有些纪实风格的《男人的争斗》相比,又少了那种深入骨髓、毫不留情的毁灭感。从始至终,好像只有警察与凶手的冲突,忙碌的人们继续他们平淡无奇的生活,《血溅虎头门》里他们想要逃离象征着禁锢的监狱的反抗精神,虽然最终失败了但过程是无比壮烈的对自由的向往去哪了?

《不夜城》,不反英雄,毫无复杂的犯罪元素,舍弃了浓墨重彩的摄影,它是那么的真实,警察们像狗一样辛勤的工作,大海捞针却一无所获,真凶的出场并不充满戏剧化,它就只是把他摆出来放在那里!把一个破案故事放进人民的生活这个大篮子之中,黑色电影在转变,《不夜城》处于这个节点,朱尔斯达辛把一个不好看的故事拍得这么好看,出色的镜头语言已然成为教科书,用现实主义初探黑色电影,完全可以为自己建一座碑。

我需要翻供,这部电影的主角也不是警察,而是纽约这座裸城,也许这个大苹果本身也只是一颗苹果树的缩影。
《不夜城》和大多侦探电影一样,破案的过程也许事后就会被观众淡忘,但他们会记得这个故事的起因和结尾。在全片的最高潮结束后,从商业角度看,这个故事顺利完结了,一部警匪片便留在了人们的印象中,他们会说,我看过这部电影,我知道了这个故事。最后,与白天激动人心的大追捕不同的是,夜晚的纽约城仿佛一下子寂寞了起来,即使夜晚依旧有人还在不停劳作,但总归还是有种荒凉,午夜之后不久,却有着黎明的晦暗。清洁工扫掉地上的报纸,旁白依然在絮絮叨叨:

又是凌晨一点,还是这座城市。这是城市的灯光,这就是那个叫做贝特利的孩子的梦想的光芒,她的激情已经结束了。她的名字,她的面孔,她的故事,在这六天里面价值五美分。明天又会出现新的实践,当时有些人仍然会想起简·德克斯特,她不会被人忘记,不会完全地被遗忘的一干二净。在这座裸城里,有八百万个故事,这只是其中的一个。

点睛之笔,回忆中的窒息原来在这里。当受害者的父母见到女儿尸体之时,好像之前从未数落过死者的不是,伏在她身边哭泣,此情此景怎不动人,这个悲痛在他们的生活中永远挥之不去。而民众们也有自己的生活要过,此事早晚淡出公众的视野,不过也许有一天在某个晴朗的天气,阅读探案故事时他们的脑海中会偶然的一闪而过。警察们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又会有新的案件到来,罪案不断发生,悲剧不断重演,它们也不断被遗忘,因为它们只是这座裸城中八百万个故事中的其中的一个。

不夜城The Naked City(1948)

又名:警匪大决战(港) / 赤裸之城 / 裸城

上映日期:1948-03-04片长:96分钟

主演:弗兰克·康罗伊 特·德·科若 豪斯·詹姆森 安妮·萨金特 巴里·菲茨杰拉德 霍华德·达夫 

导演:朱尔斯·达辛 / 编剧:Albert Maltz/Malvin Wa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