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1-07

热带雨:儒生陈哲艺


2013年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颁奖典礼

2013年有新浪潮祖母之称的阿涅斯·瓦尔达在戛纳电影节上,将金摄影机奖颁发给了陈哲艺,她评价说:“导演具有细腻的情感与过人的洞察力,他通过人物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令人关心和动容的重要主题:童年、移民、阶级关系与经济危机。”在之后举行的50届金马电影节颁奖典礼上,陈哲艺又从李安手中获得了金马最佳剧情片大奖,陈哲艺一鸣惊人。这部讲述童年的电影《爸妈不在家》将这位新加坡导演带入华语影坛的主流视野。

陈哲艺拿奖的时候29岁,说起年少有为,他坦白地说其实自己已经学了十几年的电影了。

陈哲艺1984年出生于一个新加坡华人家庭,祖籍福建。他是家中长子,下面还有两个弟弟。父亲原是外企高管,金融危机之后被裁,家庭境况便不如以前。关于他童年的故事我们在《爸妈不在家》中窥见了一二。说起自己学习电影的决定,陈哲艺形容自己还是挺叛逆的,因为那时候新加坡的教育主流都是往金融方向。由于从小就对电影感兴趣,15岁他就开始到新加坡义安理工学院的电影传播系学习,从那毕业后,又去了伦敦皇家电影学院继续进修。伦敦皇家电影学院是小班制的教学方式,陈哲艺在这里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导演技巧。英国老师所教授的“Shape”,“Energy”和“Tension”三个要素,一直影响着他的创作。在拍第一部长片之前,陈哲艺还去到侯孝贤主持的金马学院取经。到此,他已经学了13年的电影了。所以,一鸣惊人的《爸妈不在家》更是他厚积薄发的结果。

在十四五岁,立下电影志向的时候,陈哲艺就有了清晰的发展方向:第一,必须上电影学校,接受科班训练;第二,必须拍短片;第三,必须拍“杰出的毕业作品,去很多影展,让人家知道你有可能拍长片”。在之后的陈哲艺的确践行了他的计划。2005年,他在义安理工学院电影传播系的毕业短片《G23》入围戛纳展映。这部短片处于陈哲艺创作的初步阶段,他自己也大方承认短片对王家卫的“模仿”。《阿嬷》是他第二部进入戛纳电影节的短片,短片获得了第6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基石和短片单元-最佳短片特别提及奖。那一次贾樟柯作为他的评委主席为他颁奖。《阿嬷》的创作来源于陈哲艺的奶奶的去世。和影片一样,家人陪伴着奶奶走过了她最后的时间。与奶奶很亲的陈哲艺将一种私人的感情注入到了短片中。也是在这部短片之后,陈哲艺开始走向一种私人表达。在英国学习的时候,陈哲艺开始尝试跨越东西方的栏杆,创作了《Hotel 66》与《Light House》,均有入围各大影展。

《回家过年》是陈哲艺2011年的时候为“春到河畔”所创作的一部短片。短片讲述的是一个家庭在岁月更替过年时的景象。短片聚焦华人家庭中的传统,成长和更替。将浓浓的年味与亲情传达给观众。此片中,导演对华人家庭题材的熟练掌握已经初见端倪。

在一次采访中,陈哲艺说自己虽然受过西方的教育,但是他的骨子里是很儒家的。这种儒家精神蕴含在他的作品的家庭中。

处女作《爸妈不在家》的故事就是在一个非常儒家的家庭氛围下展开的。即使故事背景在新加坡,但电影中的家庭观完全可以被中国观众接受。金融风暴的背景下,身怀六甲的担心被公司裁员的妈妈,炒股亏损不敢与妻子说的失业爸爸,喜欢买彩票的淘气儿子组成的家庭里,在女佣泰瑞莎的加入后,成员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爆发,平息。电影改编自陈哲艺童年的真实经历。父亲由于金融风暴失去了工作,很大影响了家里的经济状况。所以,在经济压力下,陈哲艺也不得不和当时亲近的佣人分别,分别的时候他哭得稀里哗啦的。只不过现实生活里,陈哲艺十五岁,影片中家乐十岁。在两年的剧本打磨过程中,陈哲艺从刚开始的非常主观的创作,逐渐走出到一个客观的视角去看待这个故事。就像剧本从结合自身经历的三个小孩的故事,变为一个小孩的故事。他提到,“戏剧”不是吸引他的地方,吸引他的“人物”。对于“人物”他是极其诚恳的。这种诚恳来自于他对自己创造的角色的动机的揣测。人物所有的动机应该在相应的环境下,结合他的背景,家庭,性格等因素所产生的。不然,就没有办法做对人物诚恳的态度。饰演母亲的杨雁雁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也抱怨道导演是一个控制狂,她根本没有办法与导演争辩,因为导演相信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这个人物。《爸妈不在家》最后,母亲嘴里念叨的那句“希望在于自己”也反映出导演对自我创作的坚持。这种坚持让导演在剧作上痛并快乐着。当剧本一筹莫展的时候,他会对着某个东西发呆,一发呆就是一两个小时。有趣的是,拍完处女作之后,有媒体问他说接下来的打算,他说不会再写了,没有想到六年之后他又带着自己写的《热带雨》回来了。

热带雨的创作灵感同样来自于导演自己的经历。为什么会去关注中年女性题材呢?影片中的阿玲是一位八年未孕的中年女性,婚姻变得岌岌可危,中年焦虑。陈哲艺在采访中提到自己的的妻子也曾经受到不孕的困扰,这便是这部影片的源头。陈哲艺将他对事物的敏感与细腻放在了对女性的生育困境的推敲之中。阿玲在学生伟伦身上找到了暂时的感情慰藉,刺激出她自立的勇气。与处女作自传的性质不同,陈哲艺融入了更多的对生活的观察与经验。《热带雨》中的家庭也是一个非常儒家氛围的家庭。妻子除了上班外,负责家中大部分事物,照顾公公,联络亲戚。繁忙的丈夫极少在家,与父亲之间也只剩下简单的问候。伟伦的闯入让家庭的平衡发生了变化。如果找《热带雨》与《爸妈不在家》的共同点,那就是家庭从一个平衡转移到另一个平衡。在《热带雨》中,女性的转变成为了转动平衡的齿轮,而影片中的男性却一直站在平衡的中心点,没有变化。陈哲艺对男性的观点也可以在影片的角色中解读出来。面对生育问题,面对亲戚来往,阿玲的丈夫是逃避的态度,真正去面对问题的人是阿玲。导演说,在华人家庭中,男孩子从小都被教育,要做一个男子汉,其实真正遇到外界问题的时候,直面问题的人是女性。而女性内心的坚忍就体现在阿玲这个角色上。影片中阿玲与学生伟伦逾越了传统伦理的界限,破坏了阿玲生活中不真实的平静,加速新平衡的发生。这场大尺度的细分并没有在陈哲艺的计划之中,在他的剧作原则下,这是人物自然而然地选择。影片中师生地扮演这杨雁雁与许家乐在陈哲艺地上一部戏中扮演的是一对母子。这蹊跷的组合也出乎导演的意料。不得不说,导演指导演员的能力非常自信。

看过陈哲艺电影的人,都会把他和台湾新浪潮联系起来。《爸妈不在家》中可以看到杨德昌的影子,结合陈哲艺的东西方的教育经历,又会把他和李安联系起来。自然,他有表达过对杨德昌,侯孝贤,李安等人欣赏。并把《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作为最喜欢的影片。所以说,他潜意识里面有多少有受到杨德昌的影响。但对比两者的影像,陈哲艺的电影不像杨德昌的这么严肃。

《热带雨》与《爸妈不在家》相隔了六年。陈哲艺说没有人能逼迫他拍他不想拍的东西。在他没有拍片的时候,他与他的监制黄文鸿成立了长景路电影工作室,扶持青年导演。陈哲艺在其中扮演者监制的角色。

《再见,在也不见》是一部由三部短片组成的电影。三部短片分别由三位新锐青年导演指导,讲述三段重逢的故事。忻钰坤、陈世杰、西瓦罗·孔萨库分别指导《背影》,《湖畔》和《再见》章节,陈哲艺作为监制全程参与了整部影片的制作。在影片首映会后,主演陈柏霖还不禁感叹陈哲艺是一位非常敬业的监制。

《大笨象》是新加坡导演陈敬音的处女座,讲述的是落魄建筑师与一只大象徒步回家的故事。影片获得了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电影单元剧情片提名。并代表那年的新加坡参加奥斯卡的外语片竞赛。陈哲艺是本片的监制。

作为监制的陈哲艺无不在体现着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情怀。他在采访中说,看到有才华的中国新导演可以在FIRST或平遥影展崭露头角,有“青葱计划”这类平台扶持,被影评人群体关注,很是羡慕。《爸妈不在家》之后,他积极行动起来,以后新加坡新浪潮会成为和台湾新浪潮一样的现象,“现在大家可能没有觉得很重要……但是可能很多年后,电影学者会回去,慢慢会有人研究它,发现它是一股很重要的力量。”


热带雨(2019)

又名:Wet Season

上映日期:2019-09-08(多伦多电影节) / 2019-11-28(新加坡)片长:103分钟

主演:杨雁雁 许家乐 李铭顺 杨世彬 

导演:陈哲艺 / 编剧:陈哲艺 Anthony Chen

热带雨的影评